香港特區政府多次要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派駐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但因台方以「矮化國格」為由反對,辦事處的台灣人員於是不獲港府簽證,無法繼續留港工作。7名台灣官員及部門人員簽證到期返回台灣。學者分析台港官方關係正式告一段落,是歷史性大倒退。民間團體相信台港簽證等辦事處業務,影響不大。(文海欣 報道)
繼5月尾,在台灣的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台北辦)暫停運作後,周日(20日)在香港的7名「台北辦」台灣官員及部門人員簽證到期,要離港返台,辦事處目前只留下簽證7月到期的經濟部駐港代表。
吳瑟致:台港關係倒退至「中華旅行社」年代
熟悉香港及兩岸政經發展的「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周一(21日)對本台指,台港雙邊官方關係不到10年便「告一段落」,背後明顯是中共授意港府拒發簽證。他說早於2018年開始,港府已利用簽署「一中承諾書」等方式限制甚至停止台港官方交流。後來《港區國安法》通過後,香港官方論調指社會運動都有境外勢力介入,某程度指向台灣。
吳瑟致說:當然也是香港目前的形勢,台灣對香港追求民主自由都非常認同,同時不管政府和民間都站在比較支持的立場上。當然看在北京或港府的眼裏就是不願樂見的情景。所以台港民間之間的一氣呵成及連結其實也讓北京出重手要港府限制、干涉台灣駐港人員。
吳瑟致估計官方上或回到以前中華旅行社的年代的處理模式 。2011年前,香港人入境台灣,要到現今「經文辦」的前身「中華旅行社」,以有效護照事先申請。2011年,「中華旅行社」改名「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方便港人辦理簽證等事宜。
吳瑟致說:回到所謂中華旅行社的話,就是回到過去的方式。表面上還是保持民間的一個角色,但實際上裡面的功能或運作還是有官方的代表性。他最大的差別在於名稱以及裡面人員的代表性,所謂的代表性其實都一樣,只是以前「中華旅行社」有點像白手套的模式。
林泉忠:香港「兩岸關係橋樑」功能已失
台灣中央研究院前副研究員林泉忠則對本台指,台港關係陷入「歷史性大倒退」。
林泉忠說:香港作為兩岸關係的橋樑或潤滑劑這個角色,到今天這個局面可說是功能已停止,當然這是歷史性的變化,兩岸關係歷史性的倒退。過去多年來即使進入80年代後,所謂的九二共識是來自1992年香港的會談,兩岸在香港的會談。所以可說是香港曾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已經不存在。
他續指沒有駐港官員意味不能再代表台灣政府處理事務,例如在港旅客發生意外或台港官員訪問。往後台灣其他在港機構如經濟部、文化部的非官方人員等是否也需要簽署「一中原則保證書」始能進行工作,同樣值得關注。
民間團體指簽證等業務影響輕微
新冠疫情下,港人辦理工作、學生簽證或移民審理等都要到「台北辦」辦理手續,若台灣駐港員工撤回,簽證等事宜上有否影響?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對本台指,相信「台北辦」服務短期內會更混亂、成本更大及需時更長,但由於辦事處仍有香港僱員運作,服務不會停止,只是需時間調整。
江旻諺說:其實只要找到可能網絡上的方法或其他郵寄方法就可以解決,並不會因為當地人員沒有辦法在那邊運作而直接影響到香港人來台灣的各種簽證的類型。不過目前在香港的台灣辦公室其實還有人運作,所以我相信短期內業務沒有受很明顯的影響。
他估計台港關係必然持續惡化,辦事處甚至有可能直接關閉,認為台灣政府有責任保護台灣公民安全。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接受本台訪問時指,要注意港府會否單方面斷絕與台灣來往。桑普指,對於申請簽證的香港人來說,台灣駐香港辦事處的主要功能不是做簽證決策,而是負責收件和聯繫工作,將來或可用郵寄的方式來辦理簽證。除非香港做到封關、斷郵或斷網等極端行為,否則「不會有徹底的、根本性的影響」。
台港簽證風波早於2018年發生,當時台灣提出由盧長水接替嚴重光擔任處長,但時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透露港府要求盧長水簽署「一中承諾書」,中華民國拒絕接受港府條件,台北辦處長一職懸空至今,港府仍未對台灣駐港人員發出工作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