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台灣的總統大選投票不到3個月,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民調持續領先,在野陣營計劃合推一組候選人,如侯友宜配搭柯文哲,試圖以兩岸立場接近的「藍白合」壓過賴清德。但有學者指出,兩個政黨候選人合作,選票不會如民調數字加起來一樣,誰當主帥以及合作後政策能否引起兩黨支持者共鳴,都會影響最終得票。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周二(17日)公布民調,賴清德獲36.7%支持,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23.7%,民眾黨柯文哲21.5%。賴清德的支持率已長期穩佔第一,若國民黨及民眾黨成功整合為一組人馬參選,從數字來看,將以45.2%贏賴清德8.5個百分點。
但結果會不會如此?負責美麗島電子報民調的戴立安認為,這只是統計學上的數字,真實情況未必如此。
戴立安說:過去來看大概都會1+1少於2,比方來講就算現在柯跟侯談判成功,但是可能各自還是有一部份支持者沒有辦法接受對方的,那些選票會流失。比方來講有些柯文哲支持者,他覺得本來就討厭藍綠才支持柯文哲,現在要跟國民黨合作,他就會不接受甚至不投票。
國民黨要投票 民眾黨要民調
兩黨揚言要成功「下架民進黨」,但要成功,整合似乎是唯一出路,不過要先解決誰當正、誰當副。兩黨代表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國民黨提出「開放式民主初選」,即由「投票」決定誰擔任總統候選人,被柯文哲陣營批評「國民黨只想幹掉柯」,並拋出「民調」方式定輸贏,爭執導致第二次藍白合會議一直拖延。
龍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賴榮偉表示,目前阻礙藍白合的難關,是用甚麼方式決定正副總統候選人,用投票方式侯友宜出線機會大,以民調的話柯文哲贏面非常高,導致雙方僵持不下。
賴榮偉說:國民黨是百年大黨有組織動員能力,柯文哲是小黨沒有組織動員能力,柯文哲民調又比侯友宜高,有年輕選票年輕人喜歡他,可是國民黨有深藍的票、老人的票有組織動員能力。就變成說各有優勢的情況之下的時候,這個話語的背後其實都是爭誰是主誰是副啦。
兩黨兩岸政策未必一致
就算突破這道難關最後藍白合,兩黨在兩岸和外交等政策上,都有對方支持者不能接受的地方。例如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能被北京接受,並成功促成上海台北雙城論壇,但國民黨的深藍支持者卻堅持主張「九二共識」,而侯友宜提出在中華民憲法下的「九二共識」,亦被深藍以及民眾黨支持者質疑。
賴榮偉說:兩岸關係上感覺是接近的,是不是可以引起藍營的人能夠完全相信他,能夠組織動員得起來?我想這是要打一個問號。在國民黨的內部,就有質疑柯文哲的,也有質疑他們這位候選人的大有人在。組織動員就是整個政黨的團結是否一致,能夠動員起來。日積月纍的嫌隙跟不滿會傷害到團結動員。
翻查資料,200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布合作參選,馬上以44%支持度勝過當時的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但最終仍然落敗。賴榮偉認為,距離選舉還有三個月,任何突發事件都會影響選情,就算藍白最終合作,亦可能因中國忍不住而對台文攻武嚇,再度幫助民進黨勝選。
記者:鍾廣政 責編:李榮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