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1月6日至12日,應邀訪問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立陶宛,將出席論壇及發表公開演講,另將會晤政、學界重要人士。其中,愛沙尼亞早前表示,同意在首都塔林(Tallinn)設立非外交性質的台灣經濟或文化代表處,此舉引起中方不滿。愛沙尼亞議會愛中友好小組主席基維米亞吉(Toomas Kivimagi)透露,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郭曉梅預先通知稱,若愛沙尼亞容許台灣以「台北」名稱在當地開設經濟或文化代表處,意味中國大使會離開愛沙尼亞。
基維米亞吉向當地主要報紙之一《 郵差報》(Postimees)表示,日前與郭曉梅會面期間,對方表達對台灣的外長吳釗燮周三(8日)訪問愛沙尼亞的關切,強調如果容許台灣當局,在當地開設代表處「是非常嚴峻」的問題,明確表示可能意味著中國大使或將離開愛沙尼亞。
基維米亞吉說:「我們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不合適說誰可以去愛沙尼亞,誰不可以;但就開設代表處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和挑戰。大使已明確表示,這可能意味著她或將離開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早前表示,政府成員不打算與吳釗燮會面,重申愛沙尼亞堅持一中政策,不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但他同時指出,激活與台灣在經濟、教育、文化、民間組織交流等領域的關係非常重要,願意仿效其他歐盟國家,同意在塔林設立非外交性質的台灣經濟或文化代表處。
台灣外交部就表示,吳釗燮此行是回應波海國家的友誼,出訪將開啟雙邊關係新的一頁,外交部將持續提升與波海三國間各領域的合作交流,奠立雙邊民主同盟及互惠合作的堅實基礎。
中國與台灣一直在外交上角力,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是「戰場」之一。本台曾 報道,繼立陶宛在2021年退出北京主導的「17+1」合作後,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在去年也宣布退出該機制,這使得中國在歐洲的外交努力遭到重創。
編輯: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