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港人】高雄「香港文化藝墟」 異地保育東方之珠文化

0:00 / 0:00

離散各地的港人新春佳節難與親友團聚,加上文化差異,異鄉倍感思鄉,一班在台港人特在高雄舉辦「二零二三香港文化藝墟」,希望將香港年宵帶到台灣,讓港人與台灣人一起過年,當中有不少活動介紹香港文化。藝墟負責人表示,希望將沒落的香港文化、歷史,在台得到另類保育。

農曆新年初二(23日)至初四(25日),在台港人在高雄衛武營都會公園WeR藝術村舉行籌辦近半年的「二零二三香港文化藝墟」,主辦方為高雄市政府行政暨國際處,執行單位為台灣香港協會。

負責人之一Edward接受本台訪問,指藝墟有一連串活動包括音樂表演及工作坊,內容包括向台灣人介紹一些他們過去不太熟悉的香港文化,例如飲食方面,不單止是茶餐廳及點心,他們還會介紹一些香港本土菜例如新年時會吃盆菜等。另外也會介紹「香港話」,例如的士、巴士、火水等,這些香港獨有的語言。音樂表演方面,則由港人唱出粵語流行曲及香港賀年歌,增添節慶氣氛。而新年當然也少不了揮春,他們準備了由「島民創意」創作的揮春,只要打卡便能獲得。

沒落的香港文化、歷史 在台另類保育

除此之外,藝墟現場還有香港逐漸消失的霓虹燈及一幅臨摹「九龍皇帝」曾灶財的書法作品,Edward說「香港文物正在沒落,希望台灣人幫忙記錄這個文化、歷史」。而藝墟只是第一步,希望日後有機會在社區大學教香港文化學,將香港文化在台灣傳承。

藝墟現場有一幅臨摹「九龍皇帝」曾灶財的書寫作品,負責人之一Edward希望將沒落的香港文化、歷史,在台進行另類保育。(受訪者提供)
藝墟現場有一幅臨摹「九龍皇帝」曾灶財的書寫作品,負責人之一Edward希望將沒落的香港文化、歷史,在台進行另類保育。(受訪者提供)

Edward說:因為香港的歷史很快就會被寫成科幻小說般,不知道寫到哪裡。(例如)15年、20年後,香港小朋友可能從來不知道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香港從來沒有三權分立,全部互相協調。所以我們希望台灣人和我們一起記著香港的文化及歷史。

0123-TW-FAIR 2.jpeg
藝墟現場還有香港逐漸消失的霓虹燈。(讀者提供)

將香港年宵帶到台灣

另一方面,Edward也希望將香港年宵帶到台灣,除了表演活動、工作坊等,文化藝墟還設有市集,28個攤檔店主全是香港人,近半主打港式小食,包括豬腳薑、在台灣比較少見的狗仔粉、過年傳統食品笑口棗;另外並銷售文創商品。他說過去香港年宵會有不少學生擺攤,商品層出不窮,今年在台灣這個藝墟也有來自中山大學的港生參與,並帶來自家設計的保溫壺、貼紙等。另外還有不少港人的童年回憶「擲彩虹」遊戲,讓港人回味之餘也將這份快樂分享給台灣人。

在台也能轉風車行大運

在台港人沛霖則對本台指,今次在市集賣開運風車,希望將香港的文化傳統帶到台灣。

沛霖說:因為香港人在香港過年時會去車公廟轉大運及轉風車,所以我們今次在香港買了一些傳統風車回來(台灣)賣。

香港人過年時會去車公廟轉大運及轉風車,因此有攤主特意將開運風車帶到台灣。(受訪者提供)
香港人過年時會去車公廟轉大運及轉風車,因此有攤主特意將開運風車帶到台灣。(受訪者提供)

在台港人認為大時大節少不免會思鄉

在台港人David今年首次擺攤,他對本台表示,自己過去在香港時,新年都會行花市,與家人到親戚家拜年,但來台4年一直為經營店鋪奔波,今年新年希望在台感受一個不一樣的新年,因此與港人一起參與市集做攤主。今次他主打港式小食,當中有瑞士汁雞翅拼滷蛋及港式咖喱魚蛋拼雞肉腸、港式蛋撻等。他說大時大節少不免會思鄉。

David說:土氣地說,每逢佳節陪思親,當然有想念香港的家人及朋友。隨著疫情在新一年慢慢退去,希望不久後,可以平安回港探望家人.然後再平安回高雄這個第二個家繼續好好生活。

文化藝墟還有市集,共有約28個攤檔,近半主打港式小食。(讀者提供)
文化藝墟還有市集,共有約28個攤檔,近半主打港式小食。(讀者提供)

Edward最後表示,雖然疫情開關後不少在台港人也回港過年,不過仍有港人留台未能或沒有回港,他希望港人都可以在台灣開心過年,與此同時也可了解台灣過年的習俗,融入台灣生活。他並說,知道港人近期在移民政策上遇到不少阻礙,造成很多不確定性而感不安,台港之間可能也有少許矛盾,他希望籍著新年大家一團和氣、少一點爭吵。

記者:淳音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