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聲音指出港人申請定居台灣困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周三(29日)舉辦分享會,希望透過在台港人分享其在台的心路歷程,減少社會上的歧異。有在台港人分享,移民一定要因為喜歡那個地方,而非為了逃避某些事情,否則去到哪裡結果也一樣,並不合適。也有學者提出,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政府一定要攬才、育才及留才,讓人才留在台灣。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周三(29日)舉辦「攜手連心&邁向美好:在台港澳人士生活分享會」,希望透過對話交流,減少歧異。

在台港人、現於科技公司任客服工程師的周凱欣2014年來台,今年已是第8年。當初考完HKDSE後便到台灣唸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她覺得台灣不少製造業在全球地位也是數一數二,工程系工作發展前景較好,所以畢業後她選擇待在台灣,希望5年後再申請定居。別人看她會覺得她一帆風順,其實並不是。她提到,當初畢業時也經歷過4個月空窗期, 每天都很憂慮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擔心僱主是否願意幫忙跑文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她也多次問自己是否要留在台灣,不用再為政策的事情煩惱。但她最終決心留台,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個性較合適待在台灣。
在台港人希望台港彼此站在對方角度思考
她對本台指,當初選擇到台灣的另一個原因,是感受到台灣的人情味,令她對這個地方有所憧憬。作為以僑生身份來台的一份子,她也有留意一些關於港人留台困難的消息。她同意目前留台比以往困難,等待時間較長,她認為原因是申請個案增多,難以短時間內增加人手處理。而且台灣政府首要目的是要為國民負責,所以審批個案謹慎,周凱欣續指,移民的門檻一定會有一些限制,因為必須選擇一些真正對台灣具有貢獻、有益的人才會讓這些人得到審核通過。她希望大家也能夠理解這一點,彼此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互相理解。
一定要因喜歡當地才移民 而非為了逃避某些事情
周凱欣又覺得一定要因為喜歡一個地方才移民當地,而非為了逃避某些事情,否則去到哪個地方結果也一樣。

周凱欣說:我的建議是可能要比多一些耐心去認識這片土地,留一、兩個月,看看是否真的習慣及認識這個地方。重點是決定去一個地方定居的話,背後原因及動機不是為了想逃離某一樣東西,否則來到這個地方,這裡一樣有問題,是否又繼續逃離?而是你來到這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你發現很適合你,你覺得很喜歡,在這個地方生活你會更幸福快樂,因正面的原因留在這裡或申請移民,而非為了逃離某一東西。
不認為被台灣人排外
在台港人、美食旅遊YouTuber黃愷晴分享,自己來台已有兩年半,並準備與台灣男友結婚,之後定居台灣。現時她的工作主要是經營其YouTube 頻道。她非常喜歡台灣的生活節奏,比較慢活,而且許多景點可以媲美外國。這段時間她漸漸對台灣有歸屬感,因此希望用微小的力量,利用拍片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台灣,亦分享一些資訊給想來台灣的香港人。她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她同樣覺得一定要喜歡那個地方才考慮移民,並要融入當地文化。

黃愷晴說:我覺得好多人可能會被一些媒體或網絡上的聲音誤導,可能以為台灣人不歡迎香港人。但其實我自己親身的經驗,不覺得有這個問題。我身邊的台灣朋友也對我很友善,以及例如我遇到甚麼問題,要打去一些機構問,他們都很樂意答我。所以我不覺得特別被台灣人排除在外。
學者:移民是解決少子化的好方法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榮譽會長、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說,台灣這塊土地沒有天然資源,每年都有天災侵襲,台灣能夠有競爭力是來自於人才,但卻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少子化問題亦非常嚴重,他覺得接收移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

張五岳說:不管誰執政,台灣政府都必須要面對3個問題,第一個一定要攬才,延攬優秀人才到台灣;第二個一定要育才,這塊土地能培養優秀人才;第三個共同部門,社會各界最關心的就是留才,讓人才留在台灣這塊土地,才能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他指許多港澳人士分享相關經歷,希望台灣政府能廣納意見。
近年許多港人移民台灣,去年獲在台居留許可的港人達1.1萬人,創歷年新高。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