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六周年 馬英九呼籲北京尊重台灣民主體制

兩岸領導人新加坡「習馬會」六周年,前總統馬英九社交網站發文表示,當時雙方排除萬難,求同存異,只為了替兩岸建造一座可長可久的跨海和平大橋。「習馬會」是兩岸和解制度化過程中,水到渠成的結果。代表他執政8年,兩岸能透過對話,避免誤判,促進交流,維持兩岸和平繁榮,維護區域安全穩定。

馬英九呼籲北京當局,站在中華民族立場,應認真思考,無論如何都應以和平方式處理兩岸問題,並尊重台灣的民主體制。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說,希望兩岸「心靈契合」,這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也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馬英九說,6年前的今天,全世界沒有任何人認為兩岸會開戰;今年5月,台灣卻被英國《經濟學人》視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兵凶戰危,如何避免戰爭發生,是身為國家領導人最基本的責任。在「習馬會」6周年的今天,誠心期盼兩岸能重建互信,台灣人民安心,讓世界局勢穩定。

「九二共識」已非兩岸對話政治基礎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回顧六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似「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兩岸可用「政治對立、外交對抗、軍事對峙」形容。

趙春山指,「九二共識」是當年兩岸對話共同政治基礎,最大功能就是在「一中各表」理解下,擱置雙方對兩岸政治定位爭議,讓兩岸官方互動和民間交流,能循序漸進地展開。但現在「九二共識」在台灣內部,被扭曲成「選票毒藥」;在中國大陸,被戴上「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大帽子。「九二共識」已不再具處理兩岸特殊關係的「創造性模糊」。

記者/責編:鍾廣政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