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台灣交「保護費」? 學者:提高國防預算不要佔美國便宜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日前接受《彭博商業週刊》專訪,突然爆出認為台灣應向美國支付防衛費用(Taiwan should pay the U.S. for its defence),台灣傳媒則直接翻譯為「保護費」。台灣從官方到朝野立委,都同意台灣應多承擔安保費用。有軍事學者認為,特朗普的意思是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並非真的購買更多美國武器作為「保護費」。
台灣每年都會進行漢光演習,以驗證國軍的作戰協防能力。翻查資料,台灣在美國要求下,國防預算從2020年的3512億新台幣(約107.5億美元),上升到2024年的6068億(約185.74億美元)歷史新高,增加約七成,但仍離本地生產總值(GDP)3%差1200億新台幣。
而過去5年向美國採購武器金額達112億美元,如果再加上2019年採購66架F-16V戰機和75具發動機的80億美元,近6年對美武器採購金額達192億美元。
台灣朝野支持配合美國增軍費
朝野立委對於增加軍費議題,都表現出配合的態度。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雙方如能談好價格條件,有助促進台美關係。
柯志恩說:「如果你認為要讓美國可以保護台灣,或者台灣以後要加入任何的國際組織的話,你就跟他談好條件。到底需要多少錢,我們把『保護費』明確化,把它的價格明訂化。」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表示,應朝國防預算增加到佔本地生產總值(GDP)5%努力:「大概普遍國際上認為,包括歐盟民主自由國家的聯盟,都認為3%是一個合理的要求,所以目前台灣距離這個3%的GDP佔比,還有一段距離」
陸委會:選舉語言沒有評論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則認為,「保護費」只是特朗普的選舉語言:「台灣就是堅定的維護自己防衛的力量跟決心不會改變。(記者:特朗普要求台灣要付『保護費』)這個事情我們自己的安全本來就要多承擔一點,但是有關於在美國大選期間,候選人的這些競選語言我們沒有評論。」
引發台灣朝野連日討論,源自於特朗普日前接受《彭博商業週刊》專訪,回應記者有關會否保衛台灣的問題時,指台灣搶去美國的晶片生意,認為應向美國支付防衛費用(Taiwan should pay the U.S. for its defence),台灣傳媒則直接翻譯為「保護費」。
美國務院指台灣一直自費加強防衛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特朗普過去一直要求北約、日本和南韓,如果需要美軍協助就必須要提高國防預算,所以今次對台灣亦一樣。
揭仲說:「我覺得特朗普也不願意見到,當中共片面改變印太地區現狀的時候,美國不出手導致印太地區的盟國通通倒向中國。只要美國跟中共這種競爭態勢還是維持,美國就有可能在中國大陸片面改變印太地區現狀時採取行動,不只針對台灣。」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表示,台灣一直自費加強防衛,並指美國近年通過補充法案援助台灣,但數十年來美國提供的安全合作,都是台灣購買,不是美國做慈善。
記者:鍾廣政(台北) 編輯:李榮添 網編:陳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