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通過新版戰略概念 首度列入中國議題

2022.06.30
北約峰會通過新版戰略概念 首度列入中國議題 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樂見北約正視中國對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統性挑戰。
外交部提供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周三(29日)通過新版「戰略概念文件」,首度列入中國議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中國對北約構成嚴重威脅,霸凌台灣等鄰居。台灣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說,樂見北約正視中國對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統性挑戰。將持續與國際民主夥伴加強合作,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

北約領袖峰會於6月29日通過新版「戰略概念文件」(Strategic Concept),首度將中國議題列入,並以大篇幅提及中國對北約利益、安全及價值的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強調中國的脅迫政策、惡意網路及複合式作戰及假訊息操作、尋求控制關鍵戰略科技及供應鏈,以及中俄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等,損害北約成員安全,並企圖顛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在台北,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表示,北約是繼2010年里斯本峰會後,時隔12年再度更新本文件。外交部樂見北約展現全球視野,正視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統性挑戰,並強調與歐盟及印太區域等其他理念相近夥伴合作共同應對的重要性。

崔靜麟表示,台灣作為印太地區負責任的成員,將持續與國際民主夥伴加強合作,共同對抗威權政體帶來的混合式威脅,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表示,北約秘書長這兩天提及中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其中提到中國大幅增強包括核武在內的武力,並且霸凌台灣等鄰居。

劉世芳說:這是從1949年北約成立以來,首度提到中國跟台灣的議題。站在台灣的立場,我們非常感謝北約的秘書長,他已經可以體認到除了北約在西方跟歐洲各國之外,其實中國的威脅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既然中國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是有經濟上的挑戰和軍事上的挑戰,還有戰略戰爭上的挑戰。有關戰爭與戰略上的環境,北約方面特別提到是屬於核武方面。中國方面現在在軍事上的崛起,不只是在傳統兵力上的挑戰而已,對於核武也是非常大幅度的增強。

劉世芳指,中國核武能力已經可以涵蓋到北極圈,也就是北約各國防範範圍之內,引起北約將中國威脅提出來。

劉世芳說:我們非常謝謝北約各國,就戰爭戰略跟戰略環境上,知道台灣是居於鄰居的地位有一個弱勢。所以我們未來在西太平洋,除了以美國為主的印太自由戰略之外,希望北約各國更能夠瞭解西太平洋,包括北邊從韓國、日本到澳大利亞,其實都有可能是中國的戰略威脅的方向。我們很希望北約各國,能跟亞太的各國站在民主同盟的立場,一起來反對非民主國家對於民主國家的霸凌。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表示,北約的新「戰略概念文件」,頑固堅持錯誤定位,抹黑中國對外政策,對中國正常軍事發展和國防政策,說三道四,充滿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

趙立堅指出,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任何國家,從來不搞代理人戰爭,也不參加或組建任何軍事集團,強調北約應該立即停止針對中方的無端指責和挑釁,放棄搞亂歐洲、搞亂亞太的危險行徑,為歐洲和世界安全穩定做好事。

記者:鍾廣政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