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年不斷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台灣民間引起強烈反彈。有飛躍的羚羊之稱的前奧運選手紀政,發起以台灣名義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公民投票,目前進入第二階段連署,並可望八月中旬之前完成。紀政認為公投並不是搞台獨,前領導人蔣介石當年也同意用台灣名義參加奧運,學者則對公投通過台灣選手能否用新名稱參賽存疑。(鍾廣政 台北報道)
由曾經打破多項世界紀錄的前奧運選手紀政發起的「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已順利通過提案,目前正進行第二階段連署。紀政表示,將以超過預定連署數字作為目標,並可望提前達成。
紀政說:最少我們預定在八月中旬可以截止。他(中選會)的規定是28萬1千多份,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的目標是35萬到40萬份,因為有很多可能會寫錯或者重覆,為了以防萬一。
根據規定,第二階段連署達成目標後,便可在11月24日進行投票,如果獲得約400萬票則可通過,政府要依公投結果作出法律上的處理。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日前批評說,台灣極少數人操弄所謂的「正名公投」,撕裂台灣社會,損害同胞利益,挑釁兩岸關係,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對於外界將公投和台獨掛勾,紀政表示,沒有人相信蔣介石會搞台獨,就連蔣介石都同意用「台灣」名義參加奧運。
紀政說:1960、1964和1968年這三場我出席的奧運會,是以台灣的名義出場的。當時的總統是哪一位呀?是蔣中正先生。你想想看,如果蔣中正總統沒有說yes的話,沒有點頭,我們可能參加奧運會嗎?
協助連署的獨派團體,顯然和紀政的看法不同。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不是只有東京奧運而已,這是關係到今後台灣在國際上,要作為一個正常國家,很重要的一步。(閩南語)
律師李永然投書傳媒指出,當國際奧會和其他國際比賽主辦單位拒絕以「台灣」作為出賽選手的名義時,運動選手將面臨兩難的困境;就是繼續使用「中華台北」作為參賽國籍或乾脆退出比賽?若是前者,則舉辦這次公投的成本將付諸東流;若是後者,對運動選手來說是莫大的損失。
中華奧會秘書長沈依婷表示,公投行動讓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十分關切,召開國際奧會執委會討論後,作成不會核准名稱更動的決議。
目前台灣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國際比賽,是由於1981年中華奧會主席沈家銘與國際奧會主席薩瑪蘭奇簽訂《洛桑協議》,規定中華民國使用「中華台北」作為代表名稱,國際奧會讓台灣享有參加國際奧會各項活動的權利,地位和權利與其他會員國相同。
另外,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周四出席公開活動時,批評大陸不斷打壓台灣,限制台灣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他指出,「對於大陸試圖改變現狀的干擾行為,美方十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