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15國周日(15日)簽署標誌全球最大自貿區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台灣被排除在外。經濟部長王美花並不認為是爭取加入失敗,她指參加須接受「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台灣人民不會接受。王美花認為RCEP對台影響不大,經濟部會做好相關因應措施。(鍾廣政 台北報道)
東盟10國加上中國、 日本等五國,周日正式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後,成員國合計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超過25兆美元、約佔全球三分之一,也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涵蓋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
台灣的經濟部長王美花前往立法院報告時,被傳媒詢問台灣無法加入這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否代表爭取失敗?王美花稱,加入前提是要接受「一國兩制」,台灣不會參加。
王美花說:RCEP本身的部份我想大家都知道,因為中國在裡面。因為現在之下,我們要加入RCEP要經過所有的RCEP成員的同意,中國如果提出,不是如果這是一定的事情,台灣要遵守「九二共識」要遵守「一國兩制」,大家覺得我們台灣可以接受嗎?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對台灣來說,我們本來因為政治的關係,面臨中國很大的阻礙。所以對台灣來說,台灣本來就要去想,我們怎樣在貿易下要有競爭力。
王美花指,台灣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傳統產業項目,並未包括在這個協定降稅清單,所以協定對台影響不大。
王美花說:有一些品項中國是沒有排除降稅的,譬如說機械、立式加工機,這是我們輸到中國的第二大品項。中國對日本就排除降稅,就沒有進一步降稅,也就是說,我們認為是敏感的項目,看起來對中國也是敏感,所以就沒有降稅。譬如在紡織的上游尼龍六,這是一個上游的材料,這個部份中國也沒有降稅,看起來產業的部份他沒有降稅,就變成中國自己也是敏感,台灣銷到中國也是比較大的部分。
雖然表示對台灣影響不大,但是王美花又說,政府將協助業界處理相關衝擊。
王美花說:不過,畢竟有增加一些降稅或者有增加一些項目,我們也會盡快跟相關的業界和協會一起來交換意見,看首先怎樣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第二是怎樣做多元的布局跟拓銷,經濟部會持續密集的跟業界溝通。
高雄是台灣的工業重鎮,市長陳其邁表示,全球產業供應鏈正在重組,因此應思考如何讓傳統產業往高階製造升級,讓製程更具效率,創新研發加速前進。包括:印刷電路板、醫材、金屬附件,希望都能朝高階製造全力發展。
陳其邁說: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的,大概是在某些石化原物料的材料,以及機器設備,這些未來在東南亞市場,會牽涉到很多低階的工具機,製造業會面臨到一些中國貨競爭的壓力。但是總體來講,我想針對RCEP,政府和經濟部會做好輔導跟因應的策略。

中華經濟研究院世貿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對台灣有影響,但沒有想像那麼大。
李淳指,目前台灣出口到RCEP國家產品,大約七成免關稅,影響有限。他形容,以100分來說,衝擊可能只有25分。
RCEP各成員主要承諾相互減讓關稅,目標在十年內降至零關稅,各國貨物貿易的整體開放水平超過九成。與全球現有其他自貿協定相比,RCEP擁有更大的包容性,不僅涵蓋貨物貿易,還包括知識產權、數字貿易、金融、電信等新議題。 由於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大大降低成本,消費者將可更方便買到廉價的商品,中小企業進入域內國家門檻也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