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勢】彭博:中國多次向美方主張: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

0:00 / 0:00

彭博社周一(13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軍方官員近幾個月來與美方會晤時,多次聲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對於美國的國際法觀點提出異議,這引起拜登政府內部擔憂。有分析指出,中共二十大在下半年舉行,中共軍方鷹派角色藉機向美方傳遞強硬訊息;中國因為抗疫問題內部有分歧,當權者亦需要令不滿情緒獲得轉移和宣洩。

報道指出,美國和其主要盟國認為,台灣海峽大部份構成國際水域,他們經常派遣海軍艦艇通過水道。中國長期聲稱台灣海峽是其專屬經濟區一部份,抗議美國在台灣海峽的軍事行動,但是該海域的法律地位先前並非其與美國官員會晤時經常談論的話題。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曾於上周五(10日)於新加坡舉行了自拜登開始執政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但未知所謂「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的說法是否在這次面談中提出。

對於相關報道,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林穎佑向台灣中央社指出,中國在俄烏戰爭上學習到一些事情,他們看到美國、北約國家沒有實質出兵,而是透過其他方式協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才使得這場戰爭可持續到現在。中國主張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除了清楚地向美方表達不滿外,也是明確告知對方,這一區域都不要美方軍艦過來,不要輕易插手台海局勢。

中央社又援引林穎佑表示,中共二十大在下半年舉行,軍方鷹派角色藉機向美方強硬訊息,是鞏固自身利益的一種方式。

林穎佑提到,目前中國最為棘手的問題就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和經濟疲軟,這導致內部社會有些波動;樹立一個對外一致目標,可以達到民族情感投射效果,不滿情緒可以獲得一些轉移和宣洩。

台北「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長蘇紫雲亦向中央社指出,中國軍方主張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是單方面認知,這是違反國際法的說法,不會被國際社會所接受。中國這樣的說法站不住腳,用來表達北京對於美國軍艦穿越台海的不滿成分較大,可以說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記者/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