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香港青年人到台灣讀書,亦有人透過讀碩士,希望畢業後留台工作,但台灣勞動部2014年推出的「僑外生留台工作評點新制」,其中規定公司要有一定規模和營業額才可聘用包括香港在內的僑生,變相令僑生找工作更困難。有台灣立委要求僑委會協助解決,僑委會承諾會與勞動部溝通取消評點制,並希望進一步讓僑生變成「自由身份」。
在台灣的大學修讀學士課程的陳同學是香港人,兩個月後將會畢業,他近期積極找工作希望能夠留在台灣發展,但應徵好幾份中小企業工作甚至通過面試後,僱主才知道公司資本額要500萬才能聘請僑生。
陳同學說:「雖然是好多工,但都無達最低門檻,就算找到工作那些老闆都不太想幫我們簽工作證,因為他們說簽工作證的手續比較麻煩,除非找一些很好的老闆,即是非連鎖企業那些,但是選擇不多。」
評點制門檻多多同一工作要連續做五年
的確,根據現行台灣規定,包括香港在內的僑生,畢業後希望留台工作及申請定居,第一門檻是按「評點制」得到某個分數才可留台發展,評分標準包括外文能力、工作經驗及薪水標準等,當中最難的是企業要聘請僑生,本身資本額要500萬(新台幣)以上,或營業額要1千萬。其次較難的是,僑生要找到約4.8萬元的工作,才能獲得較高點數,而且要連續做五年才可申請定居。
陳同學認為,對剛畢業僑生要達標難度非常高:「初時做這些工一定不會有4萬元那麼高,4萬元在台灣來講算是高人工。我們最初上這些班最高就是3萬3,還要捱5年,要連續5年是有些困難。」

台灣立法委員羅美玲近期亦接獲僑生求助,畢業後想留台工作,但因評點制求職時到處碰壁。她周四(19日)於立法院向僑委會主委徐佳青提出質詢,羅美玲說:「甚至有些僑生反映說,現在他去應徵一份工作,也許因為業主可能不是很清楚要怎樣幫他申請勞動證,這部份變成很麻煩,那我索性請台灣人就好,你僑生他就放棄。所以有些僑生就說,我們也想留在台灣,可是我們求職就是碰壁,對不對?所以變成有些條件我們要放寬。」
僑委會:第一步希望先取消企業規模門檻
徐佳青表示完全認同,並透露會與勞動部反映把評點制的門檻取消:「天花板(企業規模門檻)我們把他拿掉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說,未來我們希望透過國內的修法,能夠建立讓僑生變成一個有『自由身份』的制度,這樣的話就不會卡在僱主端,他是不是有資本額、營業額等等這些規範裡面。」
舊僑生未畢業已獲永居權
台灣的僑生政策從50年代美援時期開始,當時為吸引僑生來台,不少熱門科系都增加一倍名額,其中一半讓僑生就讀。國民黨政府更將僑生視為「自己人」,規定大學入學註冊就取得身分證,等於未畢業就獲得永久居留權。不過到李登輝擔任總統後,1993年為回應選民批評僑生侵蝕台生名額,除了減少熱門科系僑生人數外,還取消入學即取得身分證規定,甚至僑生畢業一度不能留台工作。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國發會和勞動部等單位,在2014年推出評點制,有條件的讓僑生留台工作,希望到2030年達到20萬人留台,彌補勞動力不足問題。
記者:鍾廣政(台北) 編輯:李榮添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