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顯示,一旦兩岸發生戰爭,G7等國家聯手將對中國展開經濟制裁,可能會導致3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損失。台灣學者亦認為,制裁會重創中國經濟,但中共近年鼓吹民族主義,經濟制裁對中國的打擊,並非北京考慮是否對台動武要素。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接受本台訪問表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很大部分是依賴跟西方國家的經貿往來,尤其在美中貿易戰後,去年兩國貿易金額高達7千億美元,比貿易戰之前還高,這顯示中國大陸必須依賴對外貿易來提升經濟發展。
李正修說:會讓中國大陸尤其是中共領導人,在決定是否對台動武的時候,一個很大的考量。畢竟他們知道,這次俄烏戰爭俄羅斯面臨的制裁,對俄羅斯內部經濟的影響。中國大陸跟外面的發展更加密切,而且他從外來的,像是糧食、能源等依賴外來的需求,比俄羅斯還更大,所以對他的影響一定會更深。
分析:經濟受阻和制裁 非中國攻台考慮因素
李正修認為,經濟制裁雖然會對中國是否對台動武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報告預測的3萬億美元經濟影響,可能會隨著戰爭時間拖長,金額會更高、影響更大。他指,中國大陸評估是否對台動武當中,經濟受阻和制裁絕對不是最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李正修說:中共目前以所謂的民族主義,作為統治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形態的主流,所以不會因為對民生和經濟的影響,就可能考慮不會動武。因為如果一旦西方國家,在處理台海問題上讓他更下不了台,甚至跨越紅線的話,會迫使中共不得不動武。
分析:俄烏戰爭提醒習近平作最壞打算
李正修指出,俄烏戰爭對俄羅斯的衝擊,讓中共領導人發現西方國家不只戰爭因素,甚至因中國與這些國家陷入對抗或冷戰時,西方國家也會動用各種方式,對中國進行不同的制裁和經濟障礙。
李正修說:尤其是普京及俄羅斯目前面臨的情境,都會讓中共再三思考,如何去應對未來西方國家可能對中國大陸的各項打壓或者圍堵的措施。所以為甚麼習近平從去年開始一再強調,要發展自我經濟循環、擴大內需、建立能源自主、糧食自主,確實都提醒了習近平作最壞打算。
除了大西洋理事會的研究外,英國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早前也警告,台海戰爭將破壞世界貿易並對全球經濟造成災難性打擊,倘若戰爭爆發,全球貿易的估計損失將為2.6兆美元。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上月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也提及,預估中國入侵台灣將造成年損失6千億至1兆美元,美國、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也將受嚴重影響。
記者:鍾廣政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