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港台比較 爆疫後台灣人轉接種態度 港人拒信港府不願打針

0:00 / 0:00

台灣嚴守約一年,新冠疫情在5月中卻突然社區爆發,情況嚴峻,疫苗「一針難求」。相較下,港府不滿疫苗接種率低,出奇招「谷針」。以下將從政府、民間態度、疫苗效用等比較台港兩地接種疫苗情況。(文海欣 台北報道)

台灣對新冠疫苗需求急升,指揮中心上周稱目前已取得超過211萬劑國外疫苗,8月底累計到貨1000萬劑。記者周四(10日)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視察,門外已貼出告示指暫無疫苗,當值醫護指未知等到何時,要待中央安排派發。

tw-vaccine1.jpg
記者周四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視察,門外已貼出告示指暫無疫苗。(文海欣 攝)

官方態度:歸咎傳媒誤導商家「送樓」 台灣官員主要力尋疫苗供應

港府民望低迷,即使林鄭月娥高調帶領高官打疫苗,鼓勵市民接種,但接種率仍低,疫苗開打約3個月僅約24%人口接種。之後林鄭歸咎傳媒誤導,其後宣布只會公布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個別死亡個案,令港人更反感。而港府在北京通關壓力下「谷針」,商界亦有利誘例如「送樓」。

相較下台灣官員主要力尋疫苗供應,總統蔡英文及副總統賴清德,亦未公開宣布接種。

民情:港人對港府存疑不願打 台灣由冷淡到急求打針

疫情爆發前,香港正值反修例運動,市民對政府極反感。中大醫學院6月初公布的調查發現,受訪人士中只有4分1人願未來半年接種疫苗。團隊認為主要原因是市民認為接種疫苗後會死亡或者出現嚴重副作用、對港府以往的政策缺乏信心。另外,由於中國研發的科興疫苗不斷拖延第三期數據公布,而且保護力剛剛合格,社會對其質疑。

至於台灣方面,早於3月尾,台灣政府先讓特定醫護、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等施打,但普遍不願施打,後來只能擴大讓民眾自費接種,當時主要鼓勵商務、出國工作、留學及就醫等人接種,但反應依然不熱烈,開打一個月只有1.29%接種率。

台灣護理師Crystal接受本台訪問時坦言,疫情未爆發時醫護接種意願偏低,以她為例,她認為疫苗是外來物,較相信自身免疫力。但現在疫情爆發,作為第一線有責任施打,因此目前已接種。

Crystal說:說實話他(政府)非常快,幾乎馬上就請我們去打。一有疫苗就馬上施打,甚至最早時一線醫護已施打好,我覺得他就是有一步一步的概念。

台灣年輕人Andy對本台指,當初未有接種的原因是希望先讓給有需要的人,惟疫情嚴峻當然希望盡快打,但疫苗量不足只好慢慢等待。

Andy說:對政府在嚴格把關購買疫苗方面有信心,因為我們防疫做了那麼久。台灣人其實對中國那邊的疫苗通常會有一些憂慮,政府也有做把關。所以只要是政府核准下來,我們都願意相信。

四款疫苗中 莫德納及復必泰保護力最高

本台翻看疫苗的資料數據,主要以台灣目前能接種的AZ及莫德納;香港接種的科興及復必泰作比較。

德國研發的復必泰與美國研發的莫德納種類同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而英國研發的AZ是腺病毒載體;中國研發的科興為滅活疫苗;四款疫苗同樣要打兩針。

在臨床保護力上,科興有50%、AZ為70%、 莫德納及復必泰同為95%,是保護力最高。

4月初,歐洲藥管局宣布AZ可能會造成極為罕見的血栓事件。此外,科興疫苗早前再引起爭議,由於其試驗中60歲以上的人很少,世衛無法估計疫苗在老年群體體中表現如何,然而世衛仍批准作為緊急用途。

目前香港施打地方較廣泛

在接種地方上,香港市民可前往社區中心接種,另外亦可到指定私家診所及醫管局轄下的指定普通科門診接種科興疫苗。

目前台灣主要在醫院施打,不過預計6月將有500家基層診所加入疫苗接種據點,未來如體育館、活動中心等都可能開放接種。

至周四(10日)為止,台灣本土病例已有10,766宗,短短半個多月死亡率急升至2.78%,超過世界平均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