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通過實施《台灣旅行法》後,高雄市長陳菊成為新法生效後,訪美的首位台灣地方官員。她於當地時間周六(17日)抵達美國紐約,準備出席一連串的活動。有消息指,她周一(19日)抵達首都華盛頓後,將獲美方高規格接待,並與多名白宮官員會面。(黃樂濤 報道)
台灣高雄市長陳菊,應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邀請訪美一星期,她已於當地時間周六(17日)抵達美國紐約,並於周日(18日)在曼哈頓高線公園展開首個訪美行程。
其間,她向傳媒表示,這次訪問在大半年前安排,與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無關,但她指新法對兩地官員很重要。美國簽署實施《台灣旅行法》,令到美台官員可以互相交流,對未來的台美關係,充滿期待。她指,過去台灣高層官員沒辦法訪美,現在《台灣旅行法》實施後,可望為台灣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
陳菊說︰雙方的官員可以互相訪問,對於台美關係這種未來來講會更加的友善,有更多相互的理解、合作等等,對台美關係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大步。
她表示,自己主張民主運動四十年,治理一個城市四千日,並會以這些經驗作為一個主題,將於周二(20日)在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作出演講。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陳菊將於當地時間周一(19日)下午抵達華府,連續三日的活動,有公開與不公開的活動,她將拜會行政部門官員,也和當地國會議員會面或通話。據了解,陳菊將獲美方特殊待遇,安排與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和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博明會面,還可能獲安排與署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見面。
但有分析指出,美方不可能一下子就大門全開,讓陳菊直接進入華府機關與官員會面,但可能會安排在官府外「巧遇」白宮官員,以作測試中國反應。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曾復生表示,《台灣旅行法》生效不久,陳菊就進行訪美活動,更是台灣首位地方官員訪問美國,而她亦受到美國熱烈歡迎,可見美方重視與台灣的交流,他相信日後會有愈來愈多台灣的官員訪美,這樣美台將有更多機會合作,促進各方面的發展。
他強調,這樣或會觸動中國當局的神經,但曾復生認為,只要中、美、台三方有良好溝通,這樣大家是可以互相合作的。
曾復生說︰我想美國最大的目的,基本上是希望台美之間能夠維持一個正常,而且能夠互惠的一個交流合作關係,不過這樣做法是不是會讓北京方面覺得會冒犯到北京的一個主權,當然就必須要透過中美台三方的溝通,所以我一再強調,中美台三方的領導人,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密切的溝通的管道,來化解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增加這個互利共贏,也就是互惠共贏的一個機會。
但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就表示,美國簽署《台灣旅行法》,若以高規格接待陳菊,其實是想借跟台灣關係密切,利用台灣作為籌碼來制衡中國,他批評美方這樣做,只會令到中、美、台關係進一步惡化。
梁雲祥說︰美國社會普遍認為現在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也愈來愈大,在挑戰美國,雖然中美的貿易關係很密切,但是摩擦和矛盾也不少,所以(美國)就可能想利用所有的問題,比如說台灣問題、貿易問題、南海問題,利用這些東西來牽制中國,所以在台灣問題上也是,比如通過以《台灣關係法》,強化和台灣之間的關係。
他指,若果美國一直與台灣保持密切關係,一定會引起中方不滿,或會影響中美在對付朝核問題上的合作,而且對台灣實施更多的制裁,這樣對全球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上周五(16日)簽署《台灣旅行法》,旨在促進台美之間的官員交流,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批評《台灣旅行法》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為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以及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造成嚴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