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龍頭企業阿里巴巴被揭旗下媒體存在「言論審查」和發布「虛假新聞」,印度法院傳喚阿里巴巴和創辦人馬雲周三(29日)出庭。評論人士批評阿里巴巴「姓黨」,在海外扮演宣傳中共意識形態的角色。另外,印度繼上月底禁用59款中國應用,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產品,周一(27日)再將47款中國應用新增入禁用清單。(吳亦桐/程文 報道)
有關案件是阿里巴巴解雇其印度分公司一名員工而引起,路透社周日(26日)援引印度一家法院的檔案報導,該法院在審理一宗案件時傳喚阿里巴巴及其創始人馬雲。在該案中,阿里巴巴遭印度分公司一名前員工提訴,他對外透露,他因反對公司存在審查制度和虛假新聞而遭到解雇。
法庭檔顯示,新德里一地區法院已向阿里巴巴、馬雲以及另外十幾名個人或公司部門發出傳票,要求其本人或代表律師於周三出庭。根據傳喚令,法官還要求阿里巴巴及其管理層在30天內作出書面回覆。
前學生領袖、美國「人道中國」主席周鋒鎖指出,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私企,阿里巴巴也不例外。阿里巴巴財雄勢大,與依傍中共權力有關,這些企業在海外扮演宣傳中共意識形態的工具。因此,他認為印度員工的提告遠遠超出勞工訴訟的意義。
周鋒鎖說:中國所謂的企業都是姓黨的,執行的是國家意志,特別是這些和人的思想、新聞、言論有關的,都是共產黨意識形態的工具。對於阿里巴巴這樣一個企業選擇跟隨共產黨,過去馬雲就曾在「六四」這個問題上為「屠夫」鄧小平辯護。現在有人在這些事情上控告它們,是非常重要的。
阿里巴巴旗下UC Web的印度前員工辛格·帕瑪(Pushpandra Singh Parmar)曾在古魯格拉姆的UC Web辦公室擔任副主任直至2017年10月。他指控公司曾針對被認為對中國不利的內容實施審查,且「UC瀏覽器」和「UC新聞」釋放假新聞「以引發社會和政治動盪」。他向阿里巴巴索償26.8萬美元。

在超過200頁的訴狀中,帕瑪展示了多個「UC新聞」曾發布內容的截圖,他指出這些都是假新聞,比如2018年發布的一則標題為「剛剛,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戰爭」的內容。
起訴檔中還包括一份「UC瀏覽器」的印度語、英語「敏感詞列表」,包括「中印邊界」、「中印戰爭」等,帕瑪指出包含這些敏感詞的內容,審查系統會拒絕發表。
本台多次拔打中國駐新德里大使館政治處和新聞處電話,未獲回應。
UC印度公司在聲明中稱,該公司一直「堅守對印度市場及本地員工福祉」的承諾,公司政策符合當地法律。我們不能就正在進行的訴訟發表評論」。
阿里巴巴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透過朋友圈稱,UC印度公司正按流程處理,但不確定馬雲本人是否知道被傳喚一事,稱馬雲退休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
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向本台表示,一宗勞工訴訟案件之所以引發新聞媒體廣泛關注,其背後是中國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在以美國為主的民主國家對中國的反制過程中,印度很明顯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
章立丹說:阿里巴巴本來口碑就差,就是打落水狗。前面印度停用一些中國開發的應用,就是一個拉開這麼一個架勢。印度這麼做,它也是跟西方國家走,所以它要做出跟中國很決絕這麼一個姿態,對中國施加壓力。
《今日印度》周一報道,印度當局宣布根據《信息科技法》對47款中國應用作出限制。據指,這47款新增的禁用應用,多數為早期被禁中國應用的克隆版本。印度較早前禁止了59款中國應用,包括TikTok等。據報道,印度還已準備好對250款中國應用進行審查,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應用。印度當局指這些應用懷疑將印度用戶的數據與中國當局分享。

6月15日,印度和中國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衝突後;6月29日,印度以國家安全為由,禁用了阿里巴巴旗下的「UC新聞」、「UC瀏覽器」和其他57款中國手機應用。其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還棄用新浪微博認證帳號,並刪除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合影。兩國關係陷入冰點。
另外,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高漲,並掀起杯葛中國公司的呼聲。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也成為杯葛的對象,作為應對,有印度傳媒指華為已將2020年在印度的收入目標下調了50%,並計劃在印度進行大規模裁員。
印度《經濟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已將今年印度收入目標從原訂的7億至8億美元區間,下調至3.5億美元至5億美元區間,調降幅度約五成。
且除了下調印度今年收入目標外,華為也計劃裁減其在印度全職員工、合約工和外判員工的數量,預估將裁員六成至七成。據報道,裁員對象主要為網路支援、現場部署、外判和銷售部門的員工。
而對上述消息,華為尚未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