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財務違規 印度調查Vivo、中興等逾500中企

2022.05.31
涉財務違規 印度調查Vivo、中興等逾500中企 中興印度分公司在當地的活動。
中興臉書圖片

印度針對中國企業啟動新一波調查,繼小米遭罰後再有Vivo 、中興等500家企業被查帳。中印交惡時印度曾大規模下架中國應用程序。專家認為這是在歐美「印太戰略」大背景下,印度在為產業鏈轉移至該國做好準備。

印度繼早前重罰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後,再掀起新一波對中國企業的審查行動。「彭博社」周一(30日)報道,印度當局以涉嫌財務違規對中國通訊製造企業中興(ZTE)和Vivo的印度子公司啟動調查。彭博社還援引匿名知情人士消息透露,印度企業事務部已啟動對逾500家中企的會計賬簿調查程序,除了上述兩家企業外,還包括小米、OPPO、華為,以及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數個印度子公司。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向本台表示,由於中國政治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不但原本在中國設廠的外企,連很多新型中企也希望轉在海外尋找承接地,印度從勞動力成本、市場體量等都是最理想之地,但印度此番動作,使中企願望擱淺。

賀江兵說:對中企往外轉移極其不利,這個打擊可不是花點錢能夠解決的。因為中國的老齡化、稅費過高啊、用人成本過高、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疊加啊,中企往外轉移的挺大,印度是最好的承接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印度從嚴監管中企,就把它們的念想斷了。

他又指,當前的大背景是美國的「印太戰略」,一些歐美國家的產業鏈將從中國轉向印度。而「中國特色」的企業,在海外開拓市場時,普遍將中國社會中的逃稅、賄賂等違規手法帶至海外。印度嚴查中企違規行為,相信是為完善具有法治的市場環境。

賀江兵說:印度跟中國本身就存在替代跟競爭關係,它是想接收中國很多產業鏈轉過去。美國「印太戰略」它是重要的一環啊,現在它必須要獲得美國的支持。印度對中企這一波大規模整治,這是它的目的;中國的企業也有問題,它有一些在國內的土豪做法,不把規則當回事,滿世界帶,那把柄很好抓啊。

台灣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李酉潭也在接受本台採訪時,從政治角度解讀事件,他認為在歐美聯合推動「印太戰略」的背景下,印度有十足底氣做此動作,以迎接更多的歐美企業將產業鏈轉移至此。

李酉潭說:這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部分,包括印太經濟聯盟對抗中共擴張跟稱霸野心所做的一個調整。印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包括很多廠商會從中國移出來,印度也會受益了。印度這個時候打出這樣一個調查,它們應該看到這個趨勢了。

李酉潭表示,中國不但有「戰狼外交」,也有「戰狼經濟」,印度對中企的調查,與其說是經濟問題,其實是凸顯背後的體制之爭。

李酉潭說:中國它的「戰狼外交」背後就是「戰狼經濟」,只要有利可圖,它甚麼事情都會做得出來,它必須會跟自由民主國家的法治、維護自由的程序產生衝突,這次中國和印度產生衝突的話,背後就是自由、民主世界用法治維護自由跟私有財產,會凸顯出來自由民主跟威權或極權的一個本質上的衝突。

Vivo印度分公司在當地的宣傳活動。(Vivo臉書)
Vivo印度分公司在當地的宣傳活動。(Vivo臉書)

據「彭博社」查閱過的文件顯示,印度企業事務部(The Ministry of Corporate Affairs)將仔細審查審計這中興與Vivo印度分公司的報告,不具名信息源稱,它們存在包括欺詐行為在內的潛在違規行為。

文件顯示,今年4月印方啟動對Vivo的調查以發現「所有權和財務報告方面是否存在重大違規行為」,同時要求相關部門檢查中興的賬簿並緊急提交調查結果。

匿名知情人士表示,印度企業事務部已致函這些中國公司,要求提供有關董事、公司股東、最終受益人和所有者的詳細信息,該人士補充說,調查報告預計將在7月發布。一旦審查報告準備就緒,該部將決定是否需要由「嚴重欺詐辦公室」進行進一步調查。

自2020年以來,印度加強了對中國公司的審查,當時兩國在喜馬拉雅邊境發生了幾十年來最致命的武裝衝突。當時,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下令禁止了200多個來自中國供應商的移動應用程式,包括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購物服務、字節跳動有限公司的 TikTok 短視頻以及小米手機上使用的應用程式等。

今年1月,印度追繳小米公司5.6億元稅款;本月,印度該國的反洗錢機構扣押小米科技印度公司的銀行賬戶,指控其涉嫌違反外匯法,該決定在法院命令後被擱置。

至截稿時止,小米、OPPO、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以及中國駐印度使館均未回覆本台置評請求。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畢子默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