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想修復對日關係 惟民眾對日持負面印象比例達87.7%

記者:吳亦桐、宋子杰(德國)
2024.12.03

日本團體「言論NPO」公布第20次「日中民調結果」,顯示中國人對日本的感情比去年整體大幅惡化,受訪者對日本的負面印象比例高達87.7%。評論者認為,中國政府雖然出於地緣政治需要與日本修好,但其多年仇日教育深植民心,導致社媒輿論無法「調頭」。

日本非牟利團體「言論NPO」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周一(2日)發布了第20次「日中聯合民調結果」。儘管兩國民眾在多個全球化議題上的看法趨近,但今年的調查中特別引人注目的一項,是中國人對日本的感情比去年整體惡化。

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日本受訪者比例亦達89%

回答對日本印象「不好」的中國受訪者比例高達87.7%,是此項調查自2005年開始以來的次高,第一高出現在日本將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國有化第二年的2013年,比例達92.8%。而回答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日本受訪者比例亦達89%,但相比上次調查下降3.2個百分點。

今次調查,對日本持負面印象的華人受訪者比例,較去年激增了24.8%。新冠疫情後赴日中國遊客回升,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在過去2年原有改善跡象,未料今年卻顯著惡化。

不足3成中國受訪者認為日中「關係很重要」

日中受訪者對兩國關係的看法也出現差異。認為兩國「關係很重要」的日本受訪者為67.1%,略有增加;而持這種觀點的中國受訪者僅有26.3%,大幅下降33.8個百分點,創歷史新低;此前相信日中關係重要性的華人受訪者,比例從未低於60%。

認為目前的日中關係「很差」或「比較差」的中國人,比去年增加34個百分點,達到76%。有關阻礙日中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日本受訪者最多的回答是「領土問題上的對立」,佔比為50.6%;而中國受訪者最多的回答則是「福島核廢水排海」 ,佔比為35.5%。

針對對日本印象不好的原因,調查顯示回答「尖閣諸島國有化引發對立」的中國民眾最多,達45.5%;日本在台灣和歷史問題上的態度也居於前列。

Capture.JPG
民調顯示對日本持負面印象的原因,以回答因釣魚島國有化「引發對立」的最多。(粵語組製圖)

以上關鍵性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民眾對日中關係的未來不抱太大期望,對與日本進行經濟合作和其他形式的雙邊合作的支持也急劇下降,是這項調查20年來民眾感情惡化最嚴重的一次。

在另一個「如何取得與日本有關的資訊」調查問題中,53.9%中國受訪者回答是「社群平台」,包括微博、抖音等,「言論NPO」認為,在包括日中兩國政府等各個在層面的交流和對話都進展緩慢的情況下,網上不斷出現的激烈封閉性言論,或對中國人造成影響。

據悉,今年的調查從10月到11月進行,共收到中日兩國共2500份有效回答,其中日本1000份,中國1500份。

評論:多年仇日教育深植民心 社媒輿論無法「調頭」

生活在日本的中國知名博客、時事評論員「五嶽散人」,向本台分析了中國人仇日情緒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官方如何藉民間輿論宣揚民族主義,包括目前在地緣政治層面中國希望與日本修好,但卻已養虎遺患,無法立即止停仇日情緒。

「五嶽散人」首先指出,中國政府特別是習近平政權在過去數年間,一直將日本樹為「假想敵」以轉移國內矛盾,這也是中國人仇日的主因。

「五嶽散人」說:「中國這幾年的反日一直沒停嘛,進行這種官方拱火的反日宣傳。到這個3年疫情的時候,也是整個在轉移國內的注意力;到核子處理水排放的時候,就達到了一個高潮,因為這是可做文章的。 中國政府從大的方向需要樹立一個境外的靶子,她希望把這個仇恨和注意轉移出去嘛。」

「五嶽散人」也表示,從地緣政治上來說,中國希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應對特朗普上台後的印太戰略等,所以中國目前希望與日本修好關係,但其長期鼓動的極端民族情緒已在民間有深厚的根基,也成為一些社群媒體的財富流量密碼,因此中國人仍繼續處在這樣的一個仇日輿論場中。

「五嶽散人」說:「中國現在要盡量的拉攏日本,反日調門倒已經降下來了。可是呢,她這麼多年的宣傳不可能馬上調頭,所以說這種反日風潮還會再走一段時間。尤其是在現在這種社交媒體流量的綁架之下,你已經養蠱養成一片了,一定有人吃這份流量,像甚麼『油頭四六分啊』、甚麼『東京小野亮』啊、甚麼『鐵頭』,像這種東西會極大的刺激國內的這種反日情緒。 」

評論:官方不便出面時 便鼓動民間造謠和抹黑日本

日本東京大學訪問研究員潘嘉偉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這次調查中看到許多中國人是從社群媒體接受對日本的負面訊息,這是中國當局一貫的做法,官方不便出面時,便鼓動民間造謠和抹黑日本。

潘嘉偉說:「中國政府故意讓中國人仇日,中共一貫的手法,她們不用國家直接出來講話,但是在民眾中間傳出一些抹黑的手段,可以得到這樣一個仇恨的效果,引起民族主義的抬頭。民族主義現在就是流量密碼嘛,小粉紅不斷地去發瘋,反日仇日。」

潘嘉偉也指出,高比例的日本人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原因,與中國仇日並不相同,日本人並不是受到政府的蠱惑,而是看到中國政府不斷欺凌鄰國,不久前發生的中國人以日本兒童為攻擊目標,以及像「鐵頭」在靖國神社撒尿等暴力、荒謬的行為而得出的印象。

潘嘉偉說:「對於現在反日的情緒,日本人也都看到眼裡啊;還有過去幾個月發生的對於日本的人恐怖暴力事件,對挺多日本人來講的話,他們對中國沒有仇恨,但是他們挺有戒心的。」

JP-POLL-120324 -Photo 2 .jpeg
11月15日,習近平與石破茂在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領導人會議期間會晤。時事評論員認為,中國出於地緣政治考慮希望與日本修好,但難抑民間仇日情緒。(華春瑩X圖片)

過去20年來,日中關係多次緊張;二戰歷史、尖閣諸島等問題,包括近年的福島核廢水排放,都成為中國民間時常祭祀的仇日理由。

11月15日,習近平在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兩國重申要「全面推進互惠戰略關係」的共識,但今次民調突顯出兩國民眾已喪失彼此互信及良好印象。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