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事件"對生於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來說,相信並不陌生,但對於一班九十後;當坦克車在四周熊熊烈火下開進天安門的一刻,他們仍未出生。這段歷史又有否觸動他們呢?
六四遊行及燭光晚會,於香港已舉辦到第二十三年,近三、四年參與的人群當中多了一批新力軍,他們就是來自各大專院校、中學的九零後學生。
生於九一年的理工大學學生陳同學,自中學時期已經跟隨父母參與六四悼念活動,經老師在課堂上提供的六四影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對六四有更深的了解。長大進入大學後,陳同學堅持平反六四的決心没有改變,更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同參與各類型的紀念活動。
陳同學向本台指,周日剛過去的六四遊行,他跟其他九十後青年高舉"毋忘六四"橫額、嗌破喉嚨高唱維權歌曲。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遭中國政府槍殺的"學兄學姊"留下的遺志,將交由他們去承傳。陳同學指說,六四不單是歷史,亦是對公義社會嘅追求,市民有需要站出來發聲。
他說:"在天安門的學生是受到政府的鎮壓,而現在大陸仍有很多知識份子給打壓,這些事很觸動到我。香港回歸以後,言論集會自由給收窄,若我們還不走出來,我不希望明天的香港是今天的中國,我希望香港有言論空間擴展至全中國。"
第二十三年由支聯會舉辦的六四燭光晚會,將於周一舉行。本身亦是學聯成員的陳同學指,屆時定會準時出席,點起手上的燭光。他認為"六四"經歷了二十三年,仍然未得以平反,過去不少支持者已經年華老去,作為香港新一代責無旁貸,絕不能讓這團追求民主之火熄滅。他說:"可能再過多二十年、三十年,當日曾經見證過的人會老去甚至死去,我不想這段歷史會被遺忘,我們有責任接棒,當年天安門那些學生追求的理念,讓下一代得以知道。"
在中學任職行政工作的八十後青年阿姿,亦曾經參與六四遊行及燭光晚會,但礙於工作關係,過去兩年她都没有再參與悼念活動,她感激老師過去於課堂上講解"六四"讓她知道真相。即使現在無法抽身參與六四的活動,但堅持平反的心一直没有動搖。阿姿說:熱心於教學的老師,於書本很少提及,所以他們自己做一些資料我們看,當年發生何事,中國政府如何隱瞞。
記者:你還有堅持追求的理念嗎?
阿姿:當然有。
記者:那是甚麼?
阿姿:當然是公義。
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坦言,要求"六四"平反絕對是一項長期抗爭,年青一代的參與非常重要,必須做到薪火相傳。支聯會有見過去三年的燭光晚會及遊行,新增了一批新力軍參與而且人數一年比一年多,他們都感到很欣慰。他說:"不能只靠一代人,我們是需要年青人了解,我相信是因為新媒體令訊息在年輕人之間傳播,所以為何這幾年參與人數飈升。他們親身來受到感染,明年又來,而且號召更多朋友來參加。"
蔡耀昌表示,他們希望做到"一帶一"由上一輩教育下一輩,以及提供相應的資訊,例如支聯會今年設立的六四資料館,讓年青一代更容易、更廣闊地接觸到"六四真相",他有信心將來會有更多年青人願意接手愛國民主的火棒。
下周一晚在維園舉行六四23周年燭光晚會,支聯會預計參與人數超過十五萬。支聯會自行訂出一套進場方案,建議市民只在天后方向進入維園。當六個足球場爆滿後,會安排市民在草地集會,大會要求警方不要無理阻撓市民進場。警方表示,晚會舉行前可開放緊急車輛通道30分鐘,方便市民進場。警務處處長曾偉雄說,已與主辦單位商討清楚,相信若按照協議,晚會可順利舉行。
另外,香港大學民研計劃的調查顯示,支持平反六四的市民有61%,較去年調查上升3個百分點,不支持則由19%跌至17%。有關支聯會方面,56%市民表示不應該解散支聯會,支持解散的市民有15%。
港大此次調查,成功以電話訪問1,003名香港巿民,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民研計劃已經就六四事件連續進行了20次周年調查,今年是六四事件23周年,不少數字都出現顯著變化。宏觀而論,主流意見繼續認為中國政府當年處理不當、同情北京學生、支持平反六四、以及反對解散支聯會。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