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抗中勢力拉鋸致戒嚴事件 分析:台灣感到的威脅遠比南韓明顯
2024.12.04
南韓總統尹錫悅周二(3日)由晚上宣佈戒嚴、到凌晨解除,只維持了6小時。在野黨黨魁、共同民主黨李在明指責尹錫悅頒布戒嚴是違憲,揚言要彈劾尹錫悅。若罷免成功,南韓很可能由親中反美的共同民主黨執政。分析指,尹錫悅在任兩年多,未能說服南韓人要跟美國站在一起、反對中國,才令他壓力越來越大,導致今次的戒嚴事件。若親中政黨上台,同樣要處理這問題:面對北韓的核威脅,南韓跟中國修好為何會更安全?而就算東北亞抗中聯盟現變數,相信台灣親美抗中的方向仍不會動搖,因為台灣人長久以來感受到中國的威脅,遠比南韓人明顯。
南韓時間周三(4日)凌晨4時26分,總統尹錫悅宣布結束戒嚴。這場維持不足6小時的戒嚴,成為了南韓歷史上最短的一次。
南韓總統尹錫悅:「我們剛撤回執行戒嚴令的軍隊,因應國會要求取消戒嚴令。內閣接受國會的要求,即時撤消戒嚴令。」
在尹錫悅宣布戒嚴後,多位反對黨國會議員進入國會大樓,舉行緊急會議否決戒嚴令。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號召群眾包圍國會及總統府,青年學生首次體會到教科書和電影描述的場面:
學生鄭普昊(譯音)Jung Bo-kyung:「當我來到現場,朝國會的後門走去,我見到士兵聚集,直昇機在發動。很遺憾在2024年看到原本只在教科書出現的畫面。我不想在日常生活感受到書中描寫的恐懼。」
學生李在元(譯音)Lee Jae-won:「尹錫悅似乎不知道反政府的力量是甚麼,我想他現在就是最大的反國家勢力,總統下台就是人民最大的利益。」
新政府一樣面對地緣政治問題
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指責尹錫悅頒布戒嚴是違憲,並揚言要彈劾尹錫悅。李在明在2022年大選得票率為47.83%,比尹錫悅僅少0.73%。今年4月,共同民主黨在國會選舉以大比數擊敗執政黨國民力量,形成「朝小野大」的局面。若尹錫悅下台,共同民主黨很可能會再次執政。共同民主黨的立場反美、親中,對北韓友善。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侍建宇認為,戒嚴事件反映南韓國內親中與抗中兩派一直拉鋸。
侍建宇:「韓國社會實際上並沒有完全信任尹錫悅,所以才會造成朝小野大的後果,過去兩年多,尹錫悅政府也沒有辦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韓國社會為甚麼要完全聽信他,要跟美國站在一起,反對中國?所以讓他的壓力感覺到越來越大。」
侍建宇表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前的不明朗因素,也迫使尹錫悅孤注一擲:「在這個轉型的過程裡面他得不到任何的承諾,過去的承諾好像似乎也沒辦法完全的滿足反對黨的要求,所以他很魯莽的做了一個決定——實施戒嚴。」
南韓精英受中共認知作戰影響
侍建宇指,北韓近月派兵到俄烏戰場支援俄羅斯,普京很可能已對北韓作出承諾,例如協助北韓改良飛彈的技術,北韓的核彈發展越趨明朗,對南韓造成更大威脅。美國新政府能否處理朝鮮半島的核威脅的問題?還是反美親中會更危險?兩種取態在南韓仍是拉鋸,就算共同民主黨上台,一樣要面對類似尹錫悅困局,「 他(在野黨)也沒有辦法完全的說服韓國社會說,我們應該不要管美國要求甚麼,必須要跟中國重修舊好。」「韓國國內面對這個認知錯亂的問題,或許在韓國跟中國走得比較近的社會精英,不管是商業或政治精英,都受到影響。他們將來必須要處理。」
台灣同樣面對中共的認知作戰。若南韓新政府與中國改善關係、令東北亞反中聯盟出現缺口,疑美論可會在台灣伺機而動?「韓國社會可能認為他可以置身世外,所以才會有反對黨這樣的情況。可是台灣社會對於中國的侵略意圖,完全分辨得很清楚。」
侍建宇並不認為南韓新政府會完全倒向中國,「我覺得他也不是一個親中的政權,我只能說,他基本上是過去自由主義那種價值支持的一個政權。尤其在北韓的危險情況之下,韓國不論哪一個政黨上台,都要面對跟美國的這個盟邦的關係,這個是非常確切的。」
共同民主黨上台中共高興
侍建宇指,若南韓共同民主黨上台,相信中共會感到高興,「至少不像尹錫悅那樣反中。不過我想中國可能更擔心北韓的核武問題,因為他也沒有辦法處理。」
台灣與南韓一樣面對朝小野大的局面,中共也樂於見到台灣的反對勢力與政府對抗,「譬如說台灣到現在為止,明年政府的總預算都還沒有通過。唯一就是剛才提過的,台灣比較不一樣,畢竟中國的威脅是直接的。」
他認為,南韓的戒嚴事件對特朗普政府帶來警示,東亞地區處理跟美國的關係,也要面對龐大的內部壓力,必需小心處理。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