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爭議聲之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於周二(9日)透過視像會議形式舉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講話,但綜合傳媒報道,這場「17+1」峰會充滿爭議和分岐,例如中共沒有拒絕被指選舉舞弊、鎮壓國內反對派的白羅斯以觀察員身份與會;亦有傳媒援引外交人員指出,中國未兌現投資承諾,峰會政治掛帥,因而參與意欲不高。
從2012年起,中共繞過歐盟,與波蘭、捷克、匈牙利等16個中東歐國家領袖舉行「16+1」高峰會,2019年希臘加入,成為「17+1」。「17+1」原訂去年春季舉行,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至今年2月,並改用視像會議形式舉行。不過,不少原本應邀「出席」的中東歐各國領導人或高級官員,俱婉拒中共的邀請,改派較低層級官員出席。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報道,因為中共沒有拒絕聲名浪藉的白羅斯政府以觀察員身份參與,惹來波蘭與波羅的海3國不滿。歐盟指責白羅斯當權者在選舉舞弊,並且不滿其鎮壓國內反對派。
報道又引述德國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的專家斯特奇(Grzegorz Stec)指出,「17+1」峰會的歐洲各國與中國合作的出發點和利益訴求各有不同,所以難以找到共識。
另外,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報道,幾個中東歐國家對「17+1」峰會表現冷淡,中共在過去幾天竭盡全力說服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派出較高層級官員與會,但立陶宛、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國家與羅馬尼亞決定婉拒中共的邀請,國家領導人將不會出席,最多派較低層級的代表與會。報道引述外交消息指,羅馬尼亞甚至在考慮是否要參加峰會。
報道指出,對於中共而言,這些國家的曖昧態度無疑是一種「侮辱」,有外交人士指出,中共在過去幾個月未有兌現在他們國家投資基礎建設的承諾,加上這次峰會純粹是政治掛帥,沒有具體經濟內容,所以不少國家的參與意欲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