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周一(11日)引述三位消息人士說,緬甸軍政府正在全國大規模安裝中國製造的的監控鏡頭,這些監控鏡頭具有面部識別功能。直接了解緬甸項目的人和人權團體說,他們擔心新項目可能被用來鎮壓民主活動和抵抗組織。
參與此項目的人員表示,在採購和安裝監控鏡頭和面部識別技術的招標中,這些計劃被描述為「城市保安項目」,旨在維護安全,在某些情況下,維護公民和平。
據三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自2021年2月政變以來,地方當局已經為至少五個城市啟動了新的攝錄監控項目,其中包括該國第四大城市毛淡棉市。
據這些消息來源和當地傳媒報道,除了這些新項目外,昂山素姬領導的前政府還在五個城市安裝或計劃安裝被稱為犯罪預防措施的攝錄系統。
軍政府發言人沒有回答路透社尋求評論的電話。10個市政府都是由軍政府控制的,沒有一個回答尋求評論的電話。路透社無法審查這些投標書,也無法訪問這些城市以核實監控鏡頭的安裝情況。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說,軍政府正計劃在緬甸七個州和七個地區的每個城市安裝攝錄監控系統,他在兩個場合由不同的人向軍政府介紹了軍政府的計劃。
軍政府推廣攝錄監控系統的規模以前沒有報道過。
三位消息人士說,這些招標由當地採購公司贏得,包括Fisca Security & Communication和Naung Yoe Technologies Co。三位消息人士補充說,這些公司從中國監控巨頭浙江大華科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海康威視採購攝像機和一些相關技術。
總部都在仰光的Fisca和Naung Yoe沒有回應評論請求。
華為和大華沒有回應路透社的評論請求。海康威視在一份聲明中說,它從未直接向緬甸政府當局出售產品,它在海外市場的客戶是經銷商和集成商。它還說它沒有向該國出售過面部識別技術。
海康威視沒有回答關於它是否知道其能夠運行面部識別軟件的硬件被賣到緬甸的詢問。
這三位消息人士還說,中標的緬甸採購公司有時會使用當地和地區公司開發的面部識別軟件,因為中國的軟件許可證費用很高。他們沒有說出這些軟件公司的名字。
世界上許多城市都使用閉路電視(CCTV)或視頻監控系統來阻止犯罪。越來越多有爭議的面部識別軟件也被採用,該技術在美國的執法過程中越來越受歡迎。一些複雜的系統,例如中國城市使用的系統,使用人工智能將人的實時圖像與數據庫中的圖像相匹配。

直接了解緬甸項目的人和人權團體說,他們擔心新項目可能被用來鎮壓民主活動和抵抗組織,這兩類組織在政變後被軍政府指定為「恐怖主義分子」。
他們無法提供軍政府意圖的證據。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副主任羅伯遜(Phil Robertson)在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說:監控攝像頭對(緬甸的)民主活動人士構成了嚴重的風險,因為軍方和警方可以利用它們來追蹤他們的行動,弄清活動人士之間的聯繫,確定安全屋和其他聚集地,並識別和攔截活動人士使用的汽車和電單車。
緬甸軍政府正在進行廣泛的監控。路透社報道說,它在電訊和互聯網供應商處安裝了攔截間諜軟件,以竊聽其公民的通訊,並部署了「信息戰鬥」部隊,以監視和攻擊網上的異議人士。
2021年2月底叛逃的前上尉圖塔(Nyi Thuta)告訴路透社,軍隊有專門分析監控攝像機畫面的官員。他說,他不知道有多少軍官被指派從事這項工作,但他描述了在首都內比都參觀由士兵值班操作的閉路電視控制室的情況。路透社無法獨立核實這一點,軍政府發言人沒有回應評論請求。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