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鍾村小學門口周一(21日)早上發生的無差別斬人血案,王姓兇徒和兩名小學生死亡。這宗校園慘案疑兇的身份周二(22日)曝光:知情人透露,兇手王海波,此前曾擔任廣州兩家報社記者,他因勞資糾紛長期上訪,並遭政府重點監控,曾多次遭到變相關押。中國當局繼續封鎖信息,並試圖逃避系統性激化矛盾的責任。(黃小山/程文 報道)
廣州市番禺區鍾村中心小學校園慘案發生後,儘管醫院全力搶救傷者,但疑犯王海波和另兩名小學生依然傷重不治身亡。但一直到案發後的30多個小時後,官方依然嚴密封鎖了疑犯的真實信息。不過目擊者拍攝的現場圖片很快使疑犯的真實身份曝光。
據知情人吳先生透露,警方通報的王姓疑犯,真名叫王海波,今年47歲,畢業於國內排名前十的重點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了廣州日報集團旗下的《信息時報》當記者,但幾年後,其因為遭《信息時報》一些負責人的打壓而離職,跳糟到了《新快報》,期間一直為《信息時報》的勞資糾紛維權。大約12年前王海波又從《新快報》離職,此後其生活就陷入困境,加上維權,王海波給自己帶來了更大的麻煩和越來越嚴厲的打壓,並導致妻離子散。吳先生指,王海波的老同事對於他向無辜兒童下毒手異常震驚,並譴責這種行為。
吳先生說:就是他性格比較內向,他原來是在《信息時報》,後面來了《新快報》。他是因為跟《信息時報》的勞資糾紛,鬧了10多年,一直到處去上訪,後面還被搞成被重點監控。就是很多人就覺得呢,這樣是死有餘辜,但他們不會去考慮一個人被迫害10多年了,正常的都被搞瘋掉。他後面確實就不太正常了,有一次,相關部門就把他關在酒店裡,他還在裡面放火呢。
吳先生指,王海波血案不但引發傳媒人的震驚和譴責,也引起了一片的狐兔之悲。他指出,很多傳媒人當初是被所謂的新聞理想和情懷吸引進入了傳媒圈,滿懷激情的要為弱者鼓與呼,但在殘酷現實的迎頭撞擊下,不但新聞理想破滅,隨著年齡增加被拋棄,大多數老記者連基本就業和生存都面臨困境。
吳先生說:他離開《新快報》的時候是35歲了,如果記者你沒有混上去,基本上很難呆得下去的了。就像這種,平時也不會有幾個錢,10多年是沒有固定職業的。說他家庭狀況其實很差的,就他老婆是走掉了的,就剩他一個人帶著小孩呀。當時年輕的時候,很有情懷很有理想,結果其實很多記者都是晚境很淒涼的。這個是普遍的。
本台記者專門就此致電《信息時報》,希望了解他們與王海波的勞資糾紛的詳情,但該報社人力資源部的人士以不知情為由,拒絕透露任何信息。
信息時報:甚麼時候的,我怎麼不知道呀。你是哪裡呀?我也不認識你呀。我新來的,不能把電話隨便告訴你呀,你需要電話你就打到前台去諮詢吧。
本台記者再次採訪鍾村街道辦,試圖了解王海波如何突破嚴密維穩到小學製造恐襲,但該機構一直拒絕接聽電話。而一直管控記者和傳媒的廣東省委宣傳部在回應本台記者採訪時,則稱她這個部門不管這個事。然後就直接掛斷了電話。
同為廣州前記者的劉水也指出,現在傳媒淪為蹩腳的宣傳機器,在輿論管控和功利主義的雙重擠壓下,國內記者們前景黯淡已是不爭的事實。
劉水說:有哪一家媒體現在做得比較出色嘛?沒了。就是在職業前景上他們看不到那種新聞理想吧,或者是職業前景。在現在這個社會,完全是一種功利主義嘛。就他,哎呀,這種事真的非常少見了。
近年,大陸多處發生以學校和學生為目標的襲擊事件,兇徒以駕車衝撞、持刀砍殺學生等手段達致報復社會、製造影響的效果。其中,今年7月的貴州巴士司機自殺式墜湖和6月的廣西蒼梧旺甫鎮中心小學保安持刀傷人案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後者在本月初開庭,兇手一審被判死刑。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