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媒報道,中國大陸投資者於去年趁著香港發生大規模的抗爭運動大筆增持香港股票,淨值較前年增長了兩倍。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投資者購買的股票比2019年出售的股票多購買了2,493億港元(合320億美元),這有助於抵消國際資金從香港撤離的情況。
報道指出,香港恆生指數去年上漲了9%。儘管增速低於上證綜指創下的22%的增幅,但即使在6月支持民主的示威遊行開始後,恆指仍然保持強勁勢頭。
中國投資者通過在上海和深圳建立的「滬港通」及「深港通」計劃購買香港股票。數據顯示,6月以後股票購買量增加,部分原因是人們認為,一些公司同時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上市,而在香港購入股票是撿了便宜。
8月份,在當香港示威者在香港國際機場靜坐時,投資者淨買入了價值586億港元的股票。目前有1,200多家中國企業在香港股市掛牌,佔總市值的70%以上。在過去五年中,中國企業的流通量躍升了40%。
當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和食品配送應用程式美團點評在10月連接上市時,大陸資金也湧入了香港。
還有其他跡象表明,不少投資者從中國撤資。根據英格蘭銀行上個月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自4月份以來,香港投資基金的資本流出總額約為50億美元。
資金外逃相當於香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5%。香港政府去年推行逃犯條例修訂,允許把香港的「逃犯」引渡到中國大陸和其他地方。這個修例的修訂也釀成了連場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