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20日)抵達朝鮮平壤,展開兩日國事訪問。外界有聲音認為,在G20峰會舉行前中朝元首的會晤,或藉此展示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的影響力,同時亦能為中美元首的新一輪談判增加籌碼。但有學者分析,「朝鮮牌」能否增加中方的談判籌碼仍是未知之數,但對於中美兩國來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單一議題,未必能左右整個貿易戰的談判方向。(文宇晴 報道)
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朝鮮領袖金正恩邀請,周四(20日)抵達朝鮮平壤進行兩日國事訪問。這是他時隔11年後再度訪朝,習近平於2008年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到訪平壤,祝賀朝鮮建國60周年,當時會晤時任朝鮮領袖金正日,即金正恩父親。習近平今次重臨,是繼2005年胡錦濤之後,相隔14年再有中國最高領導人到訪朝鮮。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習金會」將引領兩國在新時代指明方向,至於兩個領袖會談的情況,有消息時會及時發布。
陸慷說︰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會主要就雙方共同關心和涉及雙邊關係未來發展等一些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雙方會通報和介紹各自國內發展的情況,當然雙方也會就半島形勢充分交換意見。
外界有聲音指出,中朝元首見面安排在G20峰會前,能展示中國在朝鮮半島影響力﹐或藉此在中美元首會面時,中方以「朝鮮牌」增加談判籌碼。
研究韓國政治的香港學者鍾樂偉指出,「朝鮮牌」能否起到作用目前仍然言之過早,但無疑對中朝來說,是各取所需的外交表現。
鍾樂偉說︰始終大家正期待下周G20峰會的情況,大家都覺得中美會有交鋒。除了經貿問題外,朝鮮問題相信也是互相爭論的地方。我覺得是各取所需,對平壤來說兩邊都有好處。北京都有得到好處的地方,因為可以用這張牌嘗試逼美方放鬆對北京的一些制裁情況。
就在習近平國事訪問朝鮮的同時,有美國媒體取得一份疑似朝鮮內部官員的文件,內容強調核是「萬能寶劍」,將進一步提升作為全球性核戰略國家地位,更稱金正恩將利用核武主導世界,並向數十年來一直欺凌朝鮮美國感到害怕。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分析,目前的世界格局已經很難用哪個地區或國家,作為美國和中國的籌碼。他解釋,中美兩國軟實力和硬實力,特別是科技實力已經將其他的政治經濟實體,拋離得太遠。
許楨說︰習近平和金正恩的關係只能夠是外交動作,看似是多了一樣東西讓對方(美國)不舒服,但實際上就有一些東西與美國進行交換,我覺得不符合目前的國際大勢。如果朝鮮是無意棄核的話,其實不止美國,中國跟朝鮮關係都不會有改善。因為無論從外交層面或是國家安全的角度,北京是其中一個最不可能接受核武的國家。
朝鮮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習近平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到訪,展示中方高度重視朝中友好關係。而習近平亦在出發前於官媒發表署名文章,表示中朝幾代領導人一直保持密切交往,而今年是中朝建交70周年,期望通過今次訪問,加強與朝鮮的戰略溝通,加強雙方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