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七天的中共十九大會議落幕後,官媒周四(26日)發文首次披露,過去兩屆中央最高領導層的組成出現賄選行為;因而今屆總書記習近平採取「談話調研」的方式,官媒罕有地揭露高層內幕,然後才確立候選人。中共前總書記秘書鮑彤覺得是好事。亦有選舉專家認為,產生中共領導層的新方式,令當權者可以操控人事大局。(文宇晴 報道)
中共十九大一中全會選出7位政治局常委及18位委員,確立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但一直沒說明有關人選是如何產生。官媒《新華社》周四晚發表文章 ,指黨的十七大、十八大採取「會議推薦」的方式,文中首次透露因過度強調票的分量,帶來一些弊端,例如有人在會議推薦過程中簡單「劃票打勾」,導致投票隨意、民意失真,甚至投關係票、人情票。 中央已經查處的周永康、孫政才、令計劃等人,就是曾利用「會議推薦」搞拉票賄選等非組織活動。
對於官媒極為罕有發文,披露高層人事安排的內幕,引起諸多解讀 。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認為,官媒揭露過去中央高層間的陰暗面是好事。
鮑彤說︰把過去選舉當中的一些陰暗面、黑箱作業暴露出來了,能承認這一點很好。如果十九大沒有賄選,跟過去不一樣地方就是,過去是由金錢來決定。(然而)真正的選舉,必須要由民眾來參與,如果是這樣,才叫做真選舉。
報道又指出,汲取經驗,借鑒十九屆「兩委」(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人選,以及省級黨委換屆考察工作的做法和經驗,今年4月下旬至6月,習近平專門安排時間,分別與現任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中央軍委、黨內老同志等57人談話,從而聽取意見。其他中央高層亦聽取258位正省部級、軍隊正戰區級、十八屆中央委員的意見。
在這個面對面談話推薦工作中,中央明確了推薦人選的條件,並指黨和國家領導職務也不是「鐵椅子」、「鐵帽子」,符合年齡也不一定當然繼續提名,主要根據人選政治表現、廉潔情況和事業需要,能留能轉、能上能下。文章形容,這個重大創新,體現在堅持風清氣正、再塑黨的新作風、新形象。
曾經是人大代表的湖北省選舉專家姚立法表示,有投票便會出現拉票,甚至不排除出現賄選。由這樣選舉方式產生的候選人,沒到點票的那一刻,都會出現很多變數。至於用「談話調研」的方式來確立候選人,無疑只是方便權力最高者操控大局。
姚立法說︰十七大和十八大用的是票選的方式(選出最高領導層人選),就有可能帶來拉票賄選。那麼,接受談話調研的人是極少數人,誰來監督他們?沒有一個選票匯總的結果,那麼就是用人唯親,以極少數的個人意志來決定候選人。
姚立法指出,共產黨有8,900多萬名黨員,不少黨員都希望能參與黨內的大大小小選舉。他建議,中央要將選舉制度透明化,讓更多合資格的選民投票選出心儀的候選人。
去年獲推薦成為首輪北京房山區人大代表獨立參選人的劉惠珍表示,民間未能參與中共最高領導層候選人的篩選程序,也不清楚內裡的操作模式。但她認為,官媒能夠把過去的腐敗問題報道出來,是一件好事,她對新政府寄予厚望。
劉惠珍說︰當然對新一屆政府抱有一些希望,就是希望真正能查處貪污腐敗,能為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做一些實事。
報道稱,新一屆25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10人是屬於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3人是全國人大和國務院領導轉任,其餘12人是新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