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現大量死魚疑與污染有關

0:00 / 0:00

廣東省珠海市沿海一帶,周二(22日)起至今,死魚浮於海面有兩公里長,約重1.5公噸。當局指是溫度變化令魚群死亡,但有環保人士指主要是污染問題。(黃樂濤 報道)

珠海市情侶路附近的居民任先生周五(25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雖然當局認為是溫度變化而導致魚群死亡,但是從他所見情侶路一帶的海水,不時也會發出臭味,及有垃圾飄浮,不排除是污染而導致魚群死亡。

任先生:看到網上說好像是溫差,溫差令到這些魚呢,整個海域的魚都是因此而死亡,平時經過那裡有少少的魚腥味,少少臭味都有,倒垃圾我不知有沒有工人故意倒垃圾在那個位置,水就不清澈的,任何時候去看都是不清澈的,本身海底的污泥,是否導致水那些水比較混濁,不知是否這個原因,感覺上不知是否海水不是很深的原因,令到這些水一衝擊,下面的淤泥令水混濁了。

他又指,魚兒真正死亡原因仍有待當局調查,而他就希望政府可以做一些環保措施,改善海水污染的情況。

任先生: 那個水質清澈一些就比較好,味道不要有些魚腥味及有少少臭味都不希望有,如果是有污泥的,就清理它吧!

另一名居民溫小姐就向本台表示,她是在珠海市長大的,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有大量魚群死亡的情況,但她認為附近沒有工廠應不是污染問題而導致魚兒死亡。

記者問:附近有沒有工廠呢?
溫小姐:附近是沒有工廠的。
記者問:我在網上得知水務局指是天氣暖才會死那麼多魚的,我想問你是否認為是這樣的?
溫小姐:應該相信專業部門的意見吧。

就事件本台致電處理事件的相關部門,海洋農漁和水務局查詢,但是電話就接駁至傳真機。

另外,香港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向本台表示,不認為是溫度變化而導致魚群死亡,認為主要是污染而引致問題的。

譚凱邦:魚是能夠按四周的溫度變化的,那就不同人及鳥類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其實如果是魚類大量死亡呢,通常是因為污染比較多。

據大陸媒體報道,珠海情侶路海邊海面上由本周二(22日)起,聚集著大量死魚群,沿著情侶路延綿近兩公里左右,這幾天差不多清理了1.5噸左右的死魚。市海洋農漁和水務局稱,已經前往海邊提取水樣進行檢測,但目前結果還未出來。不過,由於珠海近幾天氣溫異常,既悶又熱,初步懷疑可能是天氣變化導致魚群缺氧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