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土壤污染嚴重大批村民患癌

繼綠色和平指珠江三角區4700萬人賴以飲用食水珠江因企業排放有毒物質而嚴重污染,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土壤研究所指,真正污染嚴重的不在珠三角,廣東省內3000多個礦山周圍,才是最應注意的,不少村民食用污染的“毒菜”及“毒大米”,患癌死去。(林樂同報道)

0:00 / 0:00

大陸南方農村報週四報道,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萬洪富表示,他們用了8年時間遍採廣東土壤樣本進行分析化驗。他表示,很多蔬菜及大米是從嚴重污染土壤中長出來成為“毒菜”及“毒大米”。

報道指韶關大寶山礦區的上壩村,因當地土壤重金屬嚴重超標,村民因為長年吃這種“毒菜”與“毒大米”,已成癌症村,很多村民年紀輕輕就死去。

中新社今年二月曾報道,自1987年至今,上壩村已有250多人死於癌症,成為全國有名的死亡村庄,但礦業公司已投資一千多萬建成上壩水庫,讓村民可安全飲用水庫的水。

但報道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土壤專家表示,上壩村的嚴重污染沒有得到當局應有的重視,村民依舊吃著鎘含量嚴重超標的大米。

報道指大寶山礦區的大水庫鎘含量超標16倍,源源不斷流向下游的毒水嚴重污染著下游土地。有三十多年開礦歷史的大寶山礦區,多年來污水灌溉新江﹑翁城2個鎮10個村,受害人口達13000多人。除了農作物嚴重受污染大量減產外,不少村民有皮膚病﹑腎結石﹑肝癌等。

報道指廣東像大寶山這樣的礦區大大小小有3000多個,估計此類土壤污染面積非常大,以惠州市的龍門茶排鉛鋅為例,自1995年下半年起,先後有16家個體和私營企業經申領採礦許可證而在該礦區進行採礦活動。

研究所副所長李芳柏表示,廣東對土壤污染的研究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20年。

中國從2005年開始耗資近10億元作全國土壤現狀調查,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但報道指最終調查結果並沒有如期在2008年年底出爐,指至今仍然秘而不宣。

目前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合計約佔耕地總面積超過十分之一,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