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藉扶貧政策斂財 假貧困戶比比皆是


2019.02.13
poor.jpg 地方官藉扶貧政策斂財 假貧困戶比比皆是
AFP

大陸的扶貧政策一直問題多多,不少地方官員藉此斂財。河南省周口市一條村莊,被媒體揭發「貧困戶靠關係,低保靠買賣」的情況。村莊72家登記貧困戶中,只有5%是真正的貧困戶。民眾批評政府監管不足,才會出現這個亂象,要求當局懲罰有關官員,杜絕他們的貪腐行為。(黃樂濤 報道)

據大陸媒體近日報道,扶溝縣葛店鄉薛寨村在新領導班子上任前,評定的72戶貧困戶中,68戶是錯評,只有4戶是真正的貧困戶,而且146戶的低保戶,大部分是買賣得來的。事件於曝光後引起民眾不滿,均要求嚴懲涉事的官員幹部。

本台周三(13日)聯絡上涉事薛寨村的一名村民,他沒有對記者否認事件,又透露其實村內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戶不多,但就不肯透露具體情況,只叫記者致電相關部門了解。

記者問︰是不是很多貧困戶現在?

村民說︰沒有多少貧困戶,我不知道那個事,我沒介入(假貧困戶事件),我不知道那個事!我不知道那個情況!

本台多次致電薛寨村幹部的手機、縣政府及市政府的電話,希望了解情況,但電話卻無人接聽。

關注薛寨村出現假貧困戶的河南居民趙先生表示,省內不少地方也出現這個情況,這些假貧困戶與村官勾結,欺騙公帑,這樣對其他有需要幫助的人是不公平的,他當然希望當局對這些貪官作出懲罰,但是他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懲罰一些小官員,根本不能根治問題。

趙先生說︰但是不排除(當局)有時候會處理一下,這些問題還會發生,其他的官員,還會犯這些錯,這問題都是解決不了的,我對這些事比較悲觀的。

媒體針對事件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基層扶貧領域中的這類「潛規則」,在不同地區均有不同程度體現,究其原因就在於基層監督不健全,權力運行不透明,村幹部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約束。

文中指,村級組織本應成為扶貧脫貧的重要堡壘,然而卻有一些村幹部自認為手握權力,在貧困戶、低保戶認定中任性妄為,或是買賣指標、從中牟利。讓那些不符合條件的人偽裝成貧困戶、低保戶,瓜分扶貧「奶酪」、蠶食群眾利益。

民間組織「反腐維權聯盟」發起人之一的馬波批評當局對地方政府監管不足,才會出現假貧困戶的情況,她指只有政府的體制全面改革,才可杜絕官員貪腐的情況。

馬波說︰從中央到地方,她們都是連鎖的,是一條線的,因為國家這個法,她根本沒有實行,如果這個法律要實行到位,不管你多大的官員,是違了法,必須用法律來制裁。

馬波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實施相關法律制裁貪官,這樣國家才有希望。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