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普查結果千呼萬喚始出來,結果顯示,全國總人口量超過14億1千萬人,名列世界首位。儘管官方強調人口紅利依舊,但民眾對調查數據真實性存疑。(黃小山/程文 報道)
國家統計局周二(11日)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發布結果,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1千多萬人,在取消一孩政策背景下,備受關注的14歲以下人口有2億5千多萬人,佔總人口約一成八。
但官方發布的資料隨即受到質疑。
有資深媒體人援引統計局過去14年來,官方正式發布歷年新生兒資料,至2020年中國必須要有4千2百萬新生兒出生,才能與最新公布的數字相配合。但國家統計局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稱,2020年新生人口為1200萬;而此前公安部的資料顯示,該年度出生並且進行了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僅為1000萬出頭。
一位前資深醫生表示,她並未發覺醫院誕生嬰兒的比率有大幅提升,加上試管嬰兒減少、不育群體擴大,她對當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存疑。
她說:四倍我覺得太誇張了吧,我沒有感覺產科很多孩子生出來啊,沒有明顯的增加。因為我有同學在搞試管嬰兒,他說,疫情之後就是有意願來做試管嬰兒的就少了,不像原來那麼多了。你看不孕不育症的比例吧,我只記得我原來讀書的時候是10%,95、96年,現在肯定比10%要高。
北京一位高薪人士劉先生笑稱,統計局專造「理想數字」。他感歎,現實中,即使他的家庭年薪超過70萬,也感到「生不起」,長期的生活壓力重負,成為最有效的不孕藥。
劉先生說:統計局嘛,反正大家都說,中國只要是統計局,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數字之類的。我跟你講,雖然說我們的收入不算低了,我們的收入年薪稅後6、70萬。但是我跟你講我們沒有任何生活品質可言,在中國,房價、孩子教育,成本都那麼高,生活都是壓力。

面對外界對人口普查數據準確性的質疑,國家統計局工作人員否認數據造假,解釋僅是由於往年的數據僅是基於樣本,而非普查,因此存在誤差。
國家統計局:這些資料不能直接那麼加(減),因為2019年的是千分之一人口抽樣出來的,全國的人口統計每十年進行一次。每五年進行1%的人口普查,其它年份的,只是千分之一的人口抽樣調查,所以呢,沒法統計那個新出生的嬰兒。新出生的嬰兒那都是在醫院的行政記錄的,公安部呢,就是孩子出生上戶口了,它有記錄。那個出身率、死亡率抽樣調查,它那個數字是千分之一,一個小數點,差了很多去了。不同的資料之間你拿過來比較,肯定是有一定誤差的。
中國官方每隔十年進行一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去年底的人口普查,被指是就中國老齡化問題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進行一次全面摸底。
去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在12月底已完成統計,但結果遲遲不公開,甚至在官方宣布公布期後還一再推遲。英國《金融時報》上月報導稱,中國政府將在人口普查資料中,披露60年來首次出現人口按年同比下降,最初普查的人口數字不到14億,但進行了上調,國家統計局拒絕對報道回應。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寧吉喆在記者會指出,最新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去年全國總人口較10年前增加7206萬人,增長率為5.35%,平均年增長0.53%,但相較10年前的普查,每年年均增長率下降0.04百分點,反映中國在過去10年來,人口保持低速增長。
調查顯示,全國有超過7億名男性,女性則約6億8千多萬人,男女比例為每100名女性有105名男性,與10年前相比略有降低,反映人口性別結構持續改善。
寧吉喆表示,人口問題是中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問題,會按人口普查的結果分析,推出有針對性的人口相關戰略和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