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五(10日)將20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貨品關稅調高至25%後,中國近日一次過取消3247噸美國豬肉訂單,是超過一年來最大規模的訂單取消。中國發改委估計,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及「豬周期」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未來可能會上升,但不必高估豬肉價對物價的影響,政府會在必要時採取措施,穩定供應及價格。而根據發改委的數字,大陸豬肉零售價格平穩,以豬後腿為例本月初的零售價比年初升2.1%,而按年升幅達14.6%,主要因去年同期價格屬近年的低水平。
綜合媒體周五(17日)報道,中國發生非洲豬瘟,美國農業部門一直期望中國增加購買美國豬肉,但在貿易戰及中國增加美國豬肉進口關稅的情況下,令中國買家購買美國豬肉的意願減低。
而中美爆發貿易戰前,中國與香港合計是美國豬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在美國調高中國貨關稅後一個星期內,中國買家一次過取消3247噸美國豬肉進口訂單,涉及65億美元;而在今年2月至4月,中國亦曾三度取消共1266噸的美國豬肉訂單。
報道指中國雖是農業大國,每年平均生產超過5000萬噸豬肉,但國產豬肉平均比進口豬肉貴近倍,而中國每年進口約122萬噸豬肉,相等於中國豬肉的3%,成為穩定豬肉價格市場的重要工具,當豬肉價格過高時,中國豬肉加工廠就會使用便宜的進口豬肉,以調低市場價格,如果減少入口,中國的豬肉價無可避免會上升。
掌管宣傳工作的中宣部周五首次在官媒刊文,聲稱若美方要打貿易戰,中方會奉陪到底。
文章批評美方「漫天要價」及「唯我獨尊」,是導致貿易摩擦升級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指望中國低頭是美國的一廂情願和戰略誤判;強調中美貿易磋商嚴重受挫責任在美方,批評美國想「一家獨大、贏者通吃」,誰都不可能接受。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定影響,但總體來說仍可控,中國將研判美國加徵關稅可能造成的影響,根據需要及時出台應對措施,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指會強化逆周期調節,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