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周二(7日)在人大會議上提出機構改革方案,建議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數據局。學者認為,反映中國經濟衰退,政府財政收入銳減,金融和數據關乎到中共政權的安全,需要牢牢掌握,相信中國大數據治國時代來臨。
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周二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國務院提出《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建議組建「國家數據局」,由國家發改委管理。新機構將負責協調推動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集成共享和開發利用,推動數字經濟及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國務院同時提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也會劃入該局。
對此,時事評論人士畢海濤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反映了經歷3年新冠疫情之後,中央財政面臨困難。新組建國務院直屬的金融管理機構,表明中共攏權對金融經濟採取更嚴厲規管。
畢海濤說:預防所謂金融風險,組建新的金融管理總局把證監會、保監會統合成為國務院直屬的金融管理總局,這對中國金融市場來說,是趨向嚴格。
穩金融和控數據 成兩大維穩利器
對於原先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網信辦)承擔的職責,被納入國務院系統,當局稱,研究擬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信息化、促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戶互聯互通等。
對此,畢海濤表示,可見當局早有規劃,大數據治國時代將成為現實。
畢海濤說:數字平台將掌管的各自運營數據進行統合,相信這是在網信辦之外,直接對中國的各種互聯網數據進行歸口管理。我相信它對未來中國對公安、國民經濟、互聯網產業的影響非常深淵,雖然他是靜悄悄的。
金融與數據相互管理 影響政權安全
江西金融學者宋德富認為,中共要將金融和數據安全直接、全盤掌握在手,以確保政權安全。
宋德富說:國家政權的安全和金融的安全都在數據中,你個人賬號每轉一筆資金,大數據馬上顯示,而且去向也知道了。大數據是一張天網,實際上管控不可能放鬆。他們早就演練過,在疫情期間,數字起的作用大到可影響我們的智力。
他相信,當局對金融和大數據的控制措施很快就會落實到銀行等金融機構。
記者:古亭/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