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會信徒近年與日俱增,官方擔心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除加強打壓外,亦會出台軟方法,在全國多個省市推行”基督教中國化”活動,企圖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教徒的價值取向。有宗教界人士就質疑成效。(高鋒 報道)
過去一個月,內地的官方教會相繼舉行活動,推廣“基督教中國化”。曾多次遭受當局打壓的廣州廣福教會,牧師馬可形容,”基督教中國化”是社會行為,和宗教無關。
馬可: 我們是堅持政教分離的。宗教是宗教。信仰就是信仰。我們是中國公民,我們守中國法律。我們不接受。我們也不會加入。
各省市官方教會搞的活動,形色各有不同,但主題離不開,中國的基督教必須和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
其中上海市官方基督教組職,一連五日,以共產黨歷史為題,向信眾灌輸”愛黨、愛社會主義”理念。
在江蘇官方舉辦的神學研討會上,有神職人員說,”基督教中國化對于建立起中國自身的神學思想體系,有指導作用。
安徽官方教會就認為,”基督教中國化”要把握三個認同,也就是政治認同、社會認同、文化認同,還說,要運用中華文化典籍語言,表達闡釋基督教教義。
對於拒絕接受中國政府領導的家庭教會來說, “基督教中國化”扭曲和改造了基督教教義。
馬可: 家教教會首先是不加入,也不會承認政府推動的一些於信仰有關的任何教義和方法。我們只按照聖經,按照我們自己的純正信仰去走。
中國除了推廣”基督教中國化”,近期亦大力宣揚”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溫州最新推出的動畫宣教片,清楚闡述當局對宗教的理念,強調”中國政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不能參加宗教活動”; 外國勢力妄想支配中國的宗教活動,中國絕不答應”; 又提到,要”加強科學學習,崇尚科學理念,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有分析指,當局推出這套宣傳短片,目的是引導青少年成為無神論者。不過,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質疑官方宣傳的成效。
邢福增: 過去中國內地特別是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是走向”戰鬥無神論”的。文革之後其實是稍為回歸”科學無神論”。我相信他們想用科學無神論馬克斯主義宗教觀認識科學。中國整個學校教育系統都是無神論主導。坦白說,如果真的收效,就不用那麽多手法。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批評中國的宗教政策,和當地近年的社會變遷背道而馳。
陳士齊: 香港大概在七、八十年代起,年青人只要信教,普遍會信基督教、天主教,形成一種風氣,等於現在大陸年青一代開始西化,所以他們很擔心,因為將來招募黨員就變得困難了,因為他講明不准信教。
他相信,當局意識到有關危機加深,才會加強宗教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