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組合拳難阻人民幣創新低 學者:中外關係緊張加清零料再跌

2022.09.28
央行組合拳難阻人民幣創新低 學者:中外關係緊張加清零料再跌 美國今年多次加息下,美元走強,中國人民幣貶值「穿7」勢頭未止,在貨幣戰中備受挑戰。
路透社資料圖片

人民幣貶值「穿7」勢頭未止,離岸、在岸人民幣周三(28日)雙雙跌穿7.2兌1美元關口,分別創歷來最低和14年半以來最弱,人行出招仍未阻人民幣走弱。有學者分析,「清零」政策下人民幣「低處未算低」,又指中國近月減持美債,賣出美元資產,屬政治考慮居多,包括為未來更多制裁做準備,但止血效果有限。至於中國經濟能否谷底反彈,要視乎「二十大」上能否帶來利好消息。

中國離岸、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周三(28日)均跌破7.2關口。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7.26兌1美元,低見7.2668,創有紀錄以來新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市亦創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低,報7.2458兌1美元。中國人民銀行同日開出的中間價報7.1107,較上日下調385點子,連跌9日,續創逾2年新低。

中國人民銀行過去數月多次出招阻止人民幣的劣勢,近日再宣布,自周三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以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有交易員表示,該公告以及另一個高於預期的每日中間價定盤價,旨在通過提高做空人民幣的成本來減慢人民幣貶值的步伐。

學者冀盡快提早「解封」防疫措施 趕上國際經濟步伐

不過,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人民幣仍有下跌空間,能否谷底反彈,要視乎下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大」會否傳來好消息,以及當局能否盡快「解封」防疫措施,趕上國際的經濟步伐。

李兆波說:(人民幣)仍然有機會再跌,因為我們仍見到內地繼續實施嚴謹抗疫措施,市民外出消費、企業活動備受限制,自然影響經濟表現,而經濟表現亦會反映在貨幣價格表現上,需要過多一段時間,中共二十大召開後,局勢明朗化,可能有眉目止跌。

人民幣貶值跌勢帶來連鎖效應 中國債券價格同步下跌

人民幣貶值跌勢帶來的連鎖效應,令人憂慮,其中包括資金外流。自今年2月來中國債券價格和人民幣一直同步下跌。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隨著上海實施封控、中國經濟走軟、聯準會收緊政策和俄烏戰爭爆發,今年2月至7月,中國通過滬港通和債券通機制淨流出創下達810億美元紀錄。最新中國債券市場在8月淨流出30億美元,連續6個月資金外流。

日媒JapanForward上月報道指,人民幣兌美元繼續弱勢,海外投資者拋售中國債券及資本撤離,是中國金融危機的跡象。

至於美媒《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已有好幾家銀行因大規模沽人民幣、買美元,而收到中國人民銀行電話作窗口「指導」,可見當局不希望人民幣匯價貶值過快。

另外,《日經亞洲》近日一份報告指,中國今年持續多月減持美國政府債券,並將一些債券轉移到離岸避稅天堂,另中國改為大量投資歐元和英磅。對於相關做法是否有助避險?李兆波認為,其屬於政治考慮居多,包括俄烏戰爭、中美關係、台海局勢等。他認為中國減持美債券主要為防止未來任何制裁,又指雖然歐元和英磅在美元強勢下大跌,不排除中國因而虧損,但相信隨局勢緩和,歐元、英磅以至人民幣都有機會反彈。

學者:通脹、資金外流等問題在可控範圍內

另外的關注點,是英媒《金融時報》上月的報道指,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需於今年下半年償還外幣債券高達133億美元,人民幣匯率長期疲弱對中國房企的還款能力進一步帶來打擊。

李兆波整體分析認為,內房問題複雜,非一朝一夕可解決,不排除會有大波動,但認為通脹以及資金外流問題,仍可在北京的宏觀調控和主導限制下保持在可控範圍,又預期未來中國經濟在中外緊張局勢下,只能轉戰「內需」,減少對外依賴,故經濟能否復甦,未來數月能否「解封」,容許經濟自由活動是關鍵。

外界亦關注,中國作為能源及糧食高度對外依賴的經濟體,人民幣兌美元再跌,便意味中國企業及民眾須花費更高成本,購買能源和糧食,導致物價上漲,通脹壓力再次升溫。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內地自今年1月以來,在疫情伴隨人民幣跌勢的情況下,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上升,由0.9%升至7月份2.7%。8月份僅稍為放緩至2.5%,食品價格按年上漲6.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升2.3%。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