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角力】外媒指沙特正考慮對中國的交易用人民幣結算 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0:00 / 0:00

美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正與中國積極談判,討論將出口中國的部分石油以人民幣計價,此舉將削弱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並標誌着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國再次向亞洲轉向。有經濟專家分析,雖然表面上人民幣地位提升,但要走向國際化仍有一大段距離,長遠來說未能起關鍵作用。

美媒《華爾街日報》周二(15日)引述知情人士 報道,沙特阿拉伯正在與中國政府展開積極談判,將其向中國出售的部分石油以人民幣計價。報道稱,中國採購了沙特25%以上的石油出口。如果這些石油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將大大提升人民幣的地位。

知情人士說,沙特政府與中國就人民幣計價石油合同進行的談判,已經斷斷續續地進行了6年,但今年加快了談判步伐,因為沙烏地人對美國幾十年來,為保衛沙烏地所作的安全承諾越來越不滿意。報道又指,沙特不滿美國未有支持也門內戰,華府又試圖跟伊朗達成核協議,導致這個主要石油出口國尋求跟中國合作。

報道指,沙特還在考慮將人民幣計價的期貨合約,即所謂的「石油元」(petroyuan),納入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Aramco)的計價模式。

美元是目前全球貿易及石油市場的主要交易貨幣。沙特自1974年起,跟美國尼克遜政府達成協議,一直以美元交易,現時全球約80%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外界認為,一旦報道落實,將削弱美元,並令人民幣國際化再邁進一步。

羅家聰:人民幣國際化難以大規模實現

香港經濟學者羅家聰周三(16日)對本台指,在經濟角度來說,表面上人民幣地位提升,但要走向國際化仍有一大段距離,人民幣在全球貿易額只是佔2至3%。事實上,過去10多年,中國一直爭取人民幣國際化,即使不計歐美,在亞洲地區,不同國家都有自己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恐難以大規模實現。

羅家聰說:它(中國)說到自己在提升,但所謂地位不是建基於這個(人民幣),它只是有GDP、人口大勢,它出口那麼多東西,其實主要大的市場都是供給歐美,歐美不會肯收人民幣,主要收人民幣的都是它進口買的東西,資源國有多少?中亞、中東、非洲這些,這些國家肯收人民幣都好,都沒有用,牌面上有很多國家收人民幣,實際加起上來的數不多,國際化不是很彰顯得到。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統計,在2022年1月,全球貨幣的支付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分別以39.92%、36.56%、6.3%的佔比位居前三位;中國排名第四,人民幣國際支付額是3.2%,比日本2.79%高。

美元地位受到打擊? 羅家聰:貨幣崛起要以 10 年計

對於有分析認為,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的霸主地位會受到打擊,羅家聰則指機會很微。

羅家聰說:沒有可能,沙特沒有那麼關鍵,大家都在說減碳,幾十年後可能不用,沙特自己都發展甚麼金融中心,它們自己都要轉型,長遠發展電動不用油,電動車已經買少很多油,長遠來說油不會很關鍵性,一個貨幣是否崛起,10年時間計。

隨著烏俄局勢發展,全球亦出現中俄與西方陣營,今次沙特討論將出口中國的部分石油以人民幣計價,羅家聰指,相信沙特是向中國「歸邊」,某程度上提升兩國的經貿關係。人民幣非國際流通的貨幣,但對於沙特來說可能有出路,用以購買大量中國製成品,包括石油以外的所有產品,以達到貿易平衡。

《華爾街日報》周一(14日)報道,沙特阿拉伯已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4月初開始的齋月結束之後訪問利雅得。如果習近平接受邀請,這或將成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的首次出國訪問。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