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上周親自上陣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指明方向後,官媒強調要貫徹習近平講話,官方也用亮麗GDP數字為習近平背書,但中港股市連日暴跌,專家指情況反映外界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資金持續撤離,料中國經濟前景將更為黯淡。
周一(22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積極培養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評論文章,強調要貫徹習近平近日關於金融工作的講話,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上周二(16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發表講話,稱「中國金融與西方金融有本質不同」,所以為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指明方向,稱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要促進價值觀、行為等「軟實力」的提升,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突出「中國特色」這個關鍵,「不能惟利是圖,要遵守契約精神,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急功近利」等。

然而,中國宣傳部門的經濟光明論和習近平為金融指引的方向引至中港股市暴跌。在全球主要股市上升之際,中國A股在上周四(18日)更跌破2800點。周一,香港恒生指數跌穿15000點關口,收市報14961點;上證指數同日亦低開,以2756點收市。


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史明向本台表示,情況顯示,西方金融已對中國失去信心,而中國經濟困局下,當局對內進一步收緊金融控制,料中國經濟前景將更低迷。
史明說:「首先體現了習近平的絕望的情緒。金融本來就是西方資本主義的,現在說我們有『中國式的金融』,當然是打腫臉充胖子,不是你想搞『中國金融』,是人家不帶你玩了;那現在說要搞『中國金融』除了為自己壯膽以外,那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要讓金融擔負起的實際經濟的責任越來越小,但是總不能連地方債我都不管,所以這就是捉襟見肘。」
史明認為,習近平和中共當局的表態及近期喉舌湧現的經濟光明論,很像1944年德國納粹軍隊兵敗如山倒時的宣傳話術。
史明說:「中國經濟其中一個的核心問題就是中國的金融,現在中國經濟、金融話語上的表現,這就像1944年下半年希特勒戰場上打敗了以後,最後那個宣傳就說『我們拉直我們最後一道防線』。德國人當時都聽明白了,拉直了就是我一潰千里。」

台灣政治學者李酉潭直指,習近平徹底讓香港失去金融中心的位置。
李酉潭說:「習近平拿下香港,讓香港的法治倒退、民主被腰斬。一個多月前,台灣股市超越香港的時候,我還不知道香港會下跌得更快速、更猛烈。中共管治下、《國安法》凌虐之下,香港變為臭港。金融中心、自由港的地位已經失去了,跟中國一起下滑、蕭條了。」
知名時評人蔡慎坤在X上發表示評論,認為中港股市齊齊下跌是中共「謊言治國」的結果,他又批評當前中共想靠炮製虛假的GDP增長數字度過危機。
上周四,中國國家總理李強在達沃斯論壇宣稱,2023年度中國GDP增長高達5.2%,依然保持全球領先優勢。但連續數天暴跌的中港股市成風向標,打臉中國官方。
記者:吳亦桐/程文 編輯/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