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前,有報道指特朗普政府,考慮加強對中國留學生審查,以防止間諜活動。有中國留學生贊成相關措施,認為可以防止中共的滲透,影響西方國家的輿論導向。但有大陸異見人士指出,措施對純粹求學的留學生不公平。(文宇晴 報道)
「中國製造2025」計劃引起外國戒心,美國繼5月宣布,為防止知識產權遭非法盜取,將縮短中國留學生簽證期限後,《路透社》近日引述美國官員和國會消息人士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對中國留美學生進行新的背景調查,以及其他的限制,以確定不會對美國的利益構成風險。
報道表示,相關的措施包括檢查留美中國學生的電話紀錄,搜索他們在中國和美國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個人賬戶,以尋找他們到美國的意圖,有否可疑之處,包括是否與政府組織有關連。而美國執法部門亦會向學術界,提供識別是否從事間諜活動和網絡盜竊的培訓。但白宮未就有關報道作出回應。
目前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留學的吳樂寶表示,不少中國留美學生雖然純稡是為了求學而赴美深造,但在大陸的影響下,遇到一些例如主權或國家層面的議題上,都會與中共的立場保持一致,甚至會出現迫於壓力或其他因素,而協助大陸當局試圖影響美國主流社會的輿論,或是竊取中共需要的資料。
吳樂寶說,從美國高校的層面,若對中國留學生作出背景審查,或會影響到赴美國的學生數量,從而造成校方的辦學經費縮減。不過從美國的國家安全層面來看,採取相關措施是有必要性,特別是針對修讀「中國製造2025」領域的中國留學生。
吳樂寶說︰這些年,中國留學生對海外的輸送量非常大,短期可能會對高校的收入和經費造成短缺,但是長期對高校的學術自由、言論自由,以及西方國家的健康發展,然後對留學生的背景進行調查,包括對於他們在一些社交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的發言很有必要。
此外,美國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發表題為《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的報告中,提到中國試圖全方位影響美國事務,包括對美國智庫、媒體及各級政府機構進行滲透、施加影響,破壞美國民主價值。學術界也不放過,透過「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等組織,監控和影響留美的中國學生及學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五(30日)回應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媒體、智庫與學者到中國來,現時中國的發展成就也有他們的貢獻,希望美方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也能張開雙臂,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企業、媒體、智庫及學生到美國去。
耿爽又強調,任何零和博弈心態,企圖去阻撓和妨礙人民之間正常交往合作的行為,都是逆歷史潮流,註定不得人心及不會得逞。
重慶異見人士許萬平表示,美國或會採取的措施是針對中國的滲透問題,但亦不能對所有中國留美學生一概而論。許萬平指出,大陸當局不要為了政治需要,而把中國留學生推向「風高浪急」之處。
許萬平說︰作為中國留學生來講,可能本來是沒有問題的。我也覺得,作為中共當局沒有必要把這些學生拉進政治漩渦裡。留學對於任何國家都有好處,但是作為滲透的力量便不好了。
所謂的「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國務院於2015年公布的製造業戰略計劃,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達到從「製造大國」進入「製造強國」的目標。而到2035年,中國的製造業將超越德國和日本等國。
不過有關計劃引起部分國家擔心,美國率先在6月中開始,縮短部分中國公民簽證的有效期,特別針對主修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領域學科的中國留學生,包括機械人工程、航空及高科技製造業等,以及到美國從事科研的中國人員,將只會批出一年期的簽證,或容許美國的使領館職員決定簽證期限,但都不會批出慣常性的學生簽證五年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