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材污衊同性戀為病態 女生告上法庭

0:00 / 0:00

廣州一名學生不滿大學教材把同性戀劃分為「性心理障礙」,決定控告出版社,但由於中國沒有保障性少數權益的法律,要維權只能另想辦法。中國大陸的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自2001年已經把同性戀除名。換言之,同性戀在中國不再被視為疾病,但坊間不少教科書仍然把同性戀視為病態。(高鋒 報道)

同志爭取平權在中國並不是新鮮事,中國的精神障礙分類也早已不把同性戀劃分為病態,近年甚至有官員和輿論提出把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這方面的教育並未能與時俱進。

中國沒有法律保障性少數權益,為了維權,「西西」(中)選擇以「產品質量糾紛」為名控告對方。(「西西」獨家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
中國沒有法律保障性少數權益,為了維權,「西西」(中)選擇以「產品質量糾紛」為名控告對方。(「西西」獨家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



23歲化名「西西」的廣州女大學生, 2016年發現暨南大學出版的教科書形容同性戀為「心理障礙」。

「西西」說:有一個章節把同性戀歸為「常見的性心理障礙」,用「性心理紊亂」等等去描述同性戀,這就是他們主要的錯誤。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已經把同性戀列為性傾向,不再視為一種性心理障礙。背後還是反映了整個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呼應同性戀的問題, 我們也想趁機引發公眾的討論和關注。

化名「西西」的廣州女生不滿大學教材把同性戀劃分為「性心理障礙」,決定控告出版社。 (「西西」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
化名「西西」的廣州女生不滿大學教材把同性戀劃分為「性心理障礙」,決定控告出版社。 (「西西」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



「西西」多次要求更正,遭到出版者拒絕。三年前,她對出版社以及銷售該書的網購平台京東提出訴訟,但礙於中國沒有反歧視法或性傾向歧視相關法律,她只能以跟同志平權完全無關的「產品質量糾紛」為名控告對方。

根據中國大陸法律,當圖書的編寫校對出錯超過全書字數萬分之一,就是質量不合格。「西西」委托專業編輯找出了70多個翻譯和標點等錯處舉證,本末倒置下,本來是重點的「恐同」問題淪為配角,只被當作其中兩個知識型差錯。

「西西」:這本書把同性戀歸為性心理障礙是認定為一種知識型的錯誤。這是和產品質量相關的。這只佔了兩個差錯。確實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我們真想倡導的內容只是庭審和證據的一小部分,這畢竟不是我們宣傳的東西。

大學教材對同性戀的描述有違中國大陸的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西西」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
大學教材對同性戀的描述有違中國大陸的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西西」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

這起平權案從立案到開庭一波三折。出版社所在的廣州,廣電局力挺教科書沒有問題,法院拒絕受理。京東所在的江蘇宿遷才肯受理,但法院說要研究案情,辯方也要求產品質量鑒定,經歷3次延期,周二(28日)終於開庭,目前身在香港的「西西」卻因為疫情關係去不了法院聽審。

2020年7月28日,平權案幾經波折下在江蘇宿遷市開審,葛昂(右)和另一律師代表「西西」出庭。(「西西」獨家提供)
2020年7月28日,平權案幾經波折下在江蘇宿遷市開審,葛昂(右)和另一律師代表「西西」出庭。(「西西」獨家提供)


控方代表律師葛昂拒絕判斷勝算有多大,認為更重要是通過打這場官司,對編寫和出版教材的人起到警示作用。

葛昂說:對方始終沒有來。兩三個被告都沒有來。只提交了書面法律意見。我們這邊的庭審一開始是比較順利的。大概有30項小的證據,用來證明同性戀不是性心理障礙的相關意見,包括衛計委和國際上的文件,到了後半場,他(法官)可能覺得反正我們已提交了書面意見,所以他(法官)就想以節省時間為由,讓我們簡要發表,其實也是被打斷了幾次。

兜了一個大圈,「西西」已做好心理準備,法院最後會迴避同性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