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受害者家屬第四宗追責索賠起訴狀寄出

0:00 / 0:00

周二(8月4日)下午兩點多,在武漢疫情中失去父親的趙蕾將一份起訴武漢市政府和湖北省政府的行政訴狀通過郵政快遞寄出,這是自新冠肺炎死者家屬張海就政府隱瞞疫情追責索賠行動以來的第四起訴訟。

自武漢受害者家屬開始向「新冠肺炎索賠法律顧問團」求助以來,經常遭到警方和社區的騷擾,有多人被傳喚到派出所要求不要網上求助,不要和顧問團聯繫,逼迫放棄維權。在張海起訴至武漢市中院後,法院不按規定受理,既不立案也不出具書面裁定,張海已經投訴至檢察機關和湖北省高院。在張海之後的第二起訴訟原告徐敏收到法院電話告知不立案並且要將其起訴狀退回去,仍然未按規定說明法律依據並出具書面裁定,徐敏也因接受起訴和接受媒體採訪被社區上門調查。第三宗訴訟的原告蔡琴(化名,這位當事人暫不方便接受媒體採訪)在疫情中失去了兒子,她的訴狀被法院簽收後,法院還未反饋,但社區和街道就她起訴一事上門調查並問她具體訴求。

張海表示,雖然他的訴訟法院沒有立案,但法院和政府不惜違法也阻止他起訴,也說明了對方害怕他去起訴,這也是很多受害者家屬本希望有人能解決,看不到希望後逐漸也去訴訟的原因之一。他們這些受害者無人過問,當他們求助公益律師時卻被打招呼不讓求助,當他們走投無路去起訴時才被「關心」,「為甚麼就不能按法律辦事,通過庭審來看看我們失去至親的悲劇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張海憤怒地說。

一直和受害者家屬聯絡的「新冠肺炎索賠法律顧問團」合作夥伴楊占青認為,訴訟維權是當事人的權利,政府部門應支持這樣的理性行動,卻遭到各種障礙,現在訴訟已經不是目的,只能成為一種維權過程中和政府實現互動的工具,雖然政府部門會派人威脅、騷擾這些原告,但也給了他們雙方溝通機會,若雙方能通過溝通達成調解協議,原告得到適當賠償,也算撫慰了那些受害者。「這個過程對原告來說是痛苦的,畢竟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溝通並不是在友好氛圍下,而是威脅恐嚇情況下進行,對原告的心理承受力帶來很大的挑戰,這也是不少人打印好起訴狀卻遲遲不敢郵寄的原因,他們需要考慮自己能否承受維權帶來的壓力和傷害。」楊占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