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增多 駐校社工未能保密也是因素

0:00 / 0:00

香港近期發生多宗學生自殺事件,原因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有心理輔導人士認為,駐校社工往往未能將求助的學生個案保密,以致學生不敢求助,從而令到更多學生問題惡化。但有教育界人士反駁,社工將個案與校長及老師討論,令到更多人可聯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黃樂濤報道)


近日有多宗學生自殺事件,去年9月開學至今,過去6個月已涉及超過20名學生,部分自殺學生不幸喪生。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杜永政周一(14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認為學校輔導人員未能做到將學生求助的個案完全保密,以致學生不敢向有關人員求助。

杜永政 : 雖然每一間學校都有輔導及社工,甚至乎有一些教育心理學家,但是以我所知現在學校內的保密原則仍不是很強,所以導致到很多時候就算一些學生,他鼓起勇氣走入輔導室見社工,其實很多時候,他(學生)所說的內容就好容易去了學校的校長或學校其他訓導老師那裡,那就會影響到實際上那個所謂輔導的專業的功能。

他又表示,近期學童自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認為因為中國傳統社會思想所限制,其實有很多學生雖然自知有問題,但亦不敢向專業人員求助,而學童自殺亦不只是單一學業的問題。

杜永政 : 本身我們中國人的文化都是比較內斂一些,所以我們見輔導就好少去見的,以及見一些輔導或臨床心理學家,令人覺得你有精神病,被人恥笑,發現到可能他(求助者)學業有壓力,(學業壓力)這些通常都只是其中一面的,按照我們的研究數字顯示,其實多數第二個原因,都一定是人與人之間有間,有關一些關係的破裂。

他又指,半年內有多名學生自殺,或有可能是傳媒連番報道而令學生"有樣學樣"去自殺,杜永政呼籲傳媒報道內容要小心,不要將事件描繪得太負面,令到學生感覺絕望。此外,父母亦要多加留意自己的子女,發現子女有任何異常時,應立即找專業人士求助。

有關學校社工未能為學生的求助個案保密,教協會長馮偉華向本台表示,學校社工接受學生求助的一些個案時,認為有需要的,亦會向校長或老師等等透露情況,以便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馮偉華 : 社工的專業操守就一定是保密的,但是保密整個背景就要看看,如果將學校看成一個團隊,那個保密就是團隊之間,就未必說所有事都不可以向學校透露,尤其是當中如果牽涉到要學校配合,以及看看整體怎樣去幫助學生,很多時候都需要大家溝通與協調。

他表示,就現在學生自殺的數字比從前高,認為是與這個年代的教學模式轉變,而增加學生的壓力。

馮偉華 : 我們跟進教育這麼久,看到教育制度朝向單一化,所有着重於學業成績,以及以入大學成為唯一的出路,就算有其他出路,都不受到重視,家長亦覺得入大學才是正路,這形成學生沒有什麼選擇,大家都會朝着入大學這條路去催谷,考試壓力及功課壓力都很大,這個其實是這麼多年來的變化。

他指,家長這樣催谷子女,會減才學生學習的興趣,令學生倍加壓力,這樣反而會影響學生學業成績。

據資料顥示,香港在過去5年,學生自殺死亡個案平均每年有23宗,但在去年9月開學的今個學年,在過去6個月已涉及超過20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