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政才貪污下獄  中紀委定性為「擁權自傲」的「抖派」人物

0:00 / 0:00

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前書記孫政才,因受賄罪周二(8日)被判無期徒刑。中紀委新一期的刊物,將孫政才定性為「擁權自傲」的「抖派」。有學者分析,中紀委的文章主要提及孫政才過去的行為,有企圖掩蓋他或許因涉及權力鬥爭而落馬的說法。(文宇晴 報道)

大陸官媒《北京日報》旗下公眾號「長安街知事」於周三(9日)引述最新一期中紀委機關刊《中國紀檢監察雜誌》的文章內容,指因為受賄罪成判囚終身的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前書記孫政才「擁權自傲」,具體的行為是將權力、職務當作高人一等的標籤;與下級、群眾接觸時兩眼朝天、吆五喝六、口大氣粗。文章形容,這樣的幹部,群眾深惡痛絕,給他們量身定做一頂「帽子」,叫「抖派」,即是常擺官威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指出,中紀委的文章主要提及到孫政才過去行為如何腐敗,因而才會最終落馬。卻忽略了孫政才或許涉及政權內鬥而下台。

陳永苗說︰中紀委說的這些東西都是為了掩人耳目的,核心的問題還是因為鬥爭,然後他(孫政才)失敗了。他是不是犧牲品,我不認為是,成王敗寇,敗了就不管是莫須有還是真的,我覺得其實這個並不重要。

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分析,文章內容有貶損的意味,格調與中紀委不太符合。而中國官場普遍存在「抖派」現象,當然孫政才也不例外。只是過去外界視孫政才是政壇新星,更不排除是未來「儲君」的人選,不排除成為派系鬥爭中的攻擊目標,下場有如前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

章立凡說︰反正「儲君」這個身份是所有人,一個是怕,另一個是恨。所以「儲君」往往是受到攻擊的目標,當然他現在倒台了也不奇怪。孫政才的事情來看,主要還是權力鬥爭,因為貪腐人人都有,並不認為他和其他高級官員有甚麼多大的區別。如果有區別,他可能想當最大的人物,所以才有這種下場,情況和薄熙來相似。

除了孫政才外,中紀委的文章又拿南京市前市長季建業的落馬,則是屬於「行權任性」的典型。還有搞特權的反面教材「越權享受」的福建省前省委副書記、省長蘇樹林,以及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前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魏民洲等人。

文中強調,特權現象屢屢出現,根本上是源於一些領導幹部把權力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發家致富的「幫手」,而非為人民服務的工具。從監督角度看,特權現象與過去一段時間對權力監督不力、管黨治黨寬鬆軟有一定關係。這些領導幹部終要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

所謂的「抖派」,具體形象是抽天價煙、戴名錶、坐豪車,走官步、打官腔、耍官威,讓人開車門、倒茶水、打雨傘。他們時時追求鶴立雞群,講究與別人「不一樣」,也處處不忘彰顯身份,提醒別人「我是誰」;渾身透着炫耀權力的神氣,傲慢輕侮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