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宗教行動近乎荒謬 童話故事宗教內容被篡改

0:00 / 0:00

大陸當局持續打壓宗教,最近更延伸校園,甚至針對涉及到宗教內容的書籍及刊物,不少著名童話故事被篡改得體無完膚。有學者和時事評論員認為,中國去宗教化行動還會持續,批評是開歷史倒車。(文宇晴 報道)

自數前年大陸出現大規模清拆教堂的行動開始,外來宗教在大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據長期關注中國人權及宗教的雜誌《寒冬》(Bitter Winter)報道,大陸當局最近針對涉及到西方宗教內容的出版物進行大清洗。

報道舉例,人民教育出版社於今年初出版的新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中,其中一篇文章是介紹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但是原文「我又找到了三本很好的《聖經》......還有幾本葡萄牙文書籍,其中有兩三本祈禱書和幾本別的書籍,我都把它們小心地保存起來」。結果「聖經」和「祈禱書」等字眼的內容被刪除,在新版的教科書中被篡改剩下「我又找到了幾本葡萄牙文書籍」。

涵蓋的範圍不止教科書,西方經典童話故事書也不能避免。例如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其中原文一處寫道「有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這句話被改成了「有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人要離開了」。俄國作家契訶夫寫的短篇小說《凡卡》(Vanka)也被改得面目全非。

北京歷史學家章立凡表示,除非封殺所有外來文化,否則根本無法避免大陸民眾接觸西方文化。他又指出,目前大陸針對宗教或是其他層面範疇推出的政策或行動,地方在執行上各有不同,這種毫無邏輯和無根據的做法超出常理,外界很難了解到底是中央要求,還是純粹是地方的決定。

章立凡說︰可能是意識形態的收緊,可能跟高層的不斷加壓,就會造成下面(地方)的荒誕。這種網絡控制,也包括思想控制已經變得很病態。很難說到底是為甚麼,你也找不出適當的理由。

香港時事評論員潘小濤批評這種「去宗教化」的行動。他指出,大陸當局不會理會經篡改的故事會損害完整性,失去原著意思,只要見到「基督」、「上帝」等這些字眼便要刪除。潘小濤認為是開歷史倒車。

潘小濤說︰大陸去宗教化非常明顯,例如早前的拆教堂,所以我覺得這個(篡改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只是整個運動的一環。我相信所謂的宗教中國化,會走回解放初期,即50至60年代中之前的一種狀態。

《寒冬》雜誌亦在報道中表示,大陸當局自去年開始實行「從娃娃抓起」的根除宗教信仰行動,不但在全國校園內發起抵制宗教信仰的運動,強迫學生簽名、宣誓抵制宗教信仰,抵制聖誕節等基督教節日外,還對老師的教學作出嚴格的規管,課堂上堅決杜絕有宗教色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