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啟貿易談判 特朗普重申不抱樂觀

0:00 / 0:00

中美周三(22日)重啟貿易談判,中方希望能達致互利共贏的方案,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卻撥冷水,明言不抱樂觀。不過貿易戰開打以來,已經令到雙方的企業受到影響,有產品主要出口歐美的大陸輪胎廠,因不堪經濟壓力申請破產。不過有經濟學者指出,部份企業倒閉未必是壞事。(文宇晴 報道)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於周三(22日)和周四(23日)訪美,將與美國副財長馬爾帕斯討論兩國各自關注的貿易議題。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兩國能透過討論,達致互利共贏的方案。

耿爽說:我們當然希望中美雙方能夠通過友好協商,在平等、對等和信任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的、對雙方都合適的這麼一個解決當前中美經貿摩擦的一個方案,我們相信這不光對兩國的消費者,兩國的業者是有利的,對全世界肯定也都是一個大家都期盼的結果。

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對會談不抱樂觀。他指出,即使中美貿易協議談判進度良好,但是亦需要時間達成共識,又稱不會容許中國在短時間內超越美國。

特朗普說:我不想此事發生,我想他們做得好,我想成為他們的朋友,但我們需要做我們要做的事。中國短時間內變得較我們強大,這不會再發生。

《金融時報》引述兩國官員指,雙方主要討論超過140項加快開放市場等事項。中國官員稱,若談判能令兩國緊張氣氛能夠緩和,他們願意執行或討論當中三分二的要求。不過對於美國有意對總值2千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的做法,表示會令談判難有大進展。

美國政府於周一(20日)開始,一連6日就加徵2千億美元中國產品關稅舉行聽證會。參與諮詢的美國化學行業組織總監布日塔,在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指出,徵稅無助解決中美貿易糾紛。

布日塔說:我們強烈鼓勵他們與中國談判,不是只築起關稅壁壘,然後互相報復。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回應說,既然中美雙方開始磋商,希望可以得出雙方可以接受、並符合業界及消費者的好結果。

然而,已經開打超過1個半月的中美貿易戰,各自開徵關稅措施已經令到兩國企業受到影響。繼黃豆進口商山東晨曦集團申請破產後,據山東東營中級人民法院本月2日的公告表示,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市場的中國輪胎大廠山東永泰集團亦申請破產,法院在上月16日受理了有關申請,而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於10月15日召開。

大陸經濟學者胡星斗表示,部份中國企業因受到影響而倒閉未必是壞事,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留下來的企業更具競爭力,這樣更能促進大陸自由貿易體系。因而胡星斗認為,儘管他對中美第四輪的貿易談判,不期望會得出雙方都滿意的結果,但是若要解決目前的貿易爭端問題,中國有必要再擴大開放。

胡星斗說:中國必須更加開放和走自由經濟市場的道路,這樣中國才有前途。還會被WTO組織、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的國家,只有這樣貿易爭端才能最終解決。所以中國應當接受某些談判的條件,其實中國所謂的妥協並不是妥協,而是對中國絕大多數都是有利的,何樂而不為呢?

最高人民法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杜萬華撰文,擔憂貿易戰關稅規模擴大,將有不少中國企業陸續陷入破產的困境。他呼籲,法院應當研判目前形勢,甚至應考慮建立審判破產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