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沒成果 商界焦慮影響日深

0:00 / 0:00

一連兩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中美貿易談判結束,一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料,談判未有達成實質成果。有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在美國11月中期選舉前,中美都不會再舉行貿易談判。有關消息令商界感到焦慮,珠三角地區有企業已經受到貿易戰影響,不排除會撤出中國,甚至出現倒閉潮。國家發改委周五(24日)強調,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影響全球高技術企業。(文宇晴 報道)

分別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率領的代表團,美國時間周四(23日)結束一連2日的貿易磋商,其後雙方各自發表簡短聲明。

中國商務部在聲明中表示,雙方就關注的經貿問題進行建設性及坦誠的交流,將就下一步安排繼續保持接觸。美國白宮就指出,雙方就達成公平及互惠互利的經濟關係交換意見,談判中亦有觸及中國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等政策議題。不過中美雙方都沒有訂下下次會談的日期。《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在美國11月中期選舉前,中美都不會再舉行貿易談判。

中美貿易會談期間,雙方亦正式啟動第二輪總值160億美元貨品加徵25%關稅措施。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會見國會議員時表示,兩輪主要針對技術產品、高科技等,總值500億美元中國貨徵收25%的關稅措施,讓大筆稅收湧入國庫,有助美國經濟。

有外媒報道,特朗普有意迫中方在知識產權及「中國製造2025」的工業補貼上妥協。美國貿易官員將於周五會見歐盟及日本代表時,有意商討聯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投訴中國的工業政策。

面對美國兩輪的徵稅措施,在珠三角地區設廠的香港商人擔心,經營環境會進一步惡化,不排除廣東省半數工廠會倒閉,撤出中國可能是唯一辦法。

深圳勞工人士謝六生向本台記者反映,過去廣東省的企業經營成本不斷飈升,接連出現了倒閉潮,員工被欠薪情況嚴重。自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企業面對的情況更為惡劣,有不少民工曾找過謝六生咨詢過意見,擔心企業挨不過這個難關,自己的飯碗也不保。

謝六生說:據我了解是有影響,就是店舖和工廠都不那麼景氣,打貿易戰後更明顯了,裁員比較多。員工要重新找工作,要麼回家鄉。假如要搞好中國的經濟,要從減輕企業經營的成本,是最好的,否則加重的話企業經營更是舉步維艱。

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封小雲分析,目前中美貿易戰未見有緩和的跡象,兩國企業都會陷入艱難的困境。中國方面,珠三角仍然鬧勞工荒,一些企業選擇遷往東南亞未嘗不是一個解決困境的辦法。她相信,若中國市場更加開放,在內需量不斷的上升帶動下,14億人口便能撐起中國的市場。

封小雲說:把工廠搬去東南亞就可以以東南亞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中國本身可以減少貿易順差,這個亦是糾正的方法。對就業有非常大的影響,我相信是有影響,但是整體環境來說,我覺得目前中國的情況是勞工不足。

貿易戰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影響,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任志武周五(24日)表示,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日益頻繁,他指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影響全球高技術企業。

任志武說: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其影響將沿著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進行轉移,最終影響的可能是包括美國企業和美國採購者在內的多國企業和多國消費者。

美國第一輪針對總值500億的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當中包括半導體和機械人等高科技產品。被納入「中國製造2025」工業計劃的機械人產業,已經受到明顯的衝擊。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中國機械人產量年增率從5月的35.1%跌到7月的6.3%。有英國媒體分析,如果美國進一步對總值2千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中國機器人製造商的情況恐怕會進一步惡化。

美國政府周一(20日)開始,一連6日就加徵2千億美元中國貨品25%關稅舉行聽證會,外界預計有關措施最快9月生效。

此外,中國6月曾計劃將原油納入報復關稅清單,自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中石化旗下的貿易部門聯合石化,一度暫停從美國進口原油。《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由於現在已確定原油最終被排除在報復關稅清單以外,因而聯合石化將在10月恢復購買。但聯合石化尚未就此消息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