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地铁站牌「去英文化」连中国人也看不懂 学者批无意义并闹笑话
北京、天津等地地铁站牌出现「去英文化」现象。新开通的北京地铁11号线在站名的英文标识中,将「Station」改为汉语拼音「Zhan」,引发热议。网民质疑北京作为国际大都会,公共交通的标识为何放弃英语。有学者认为,做法是为迎合领导人,但只会造成笑话。
据《澎湃新闻》周一(27日)的报道指,近日关于北京地铁车站站名启用翻译新标准的相关话题,在多个网络平台受到舆论关注。其中,北京地铁车站站名普遍翻译为汉语拼音,「XX站」由此前的「XX Station」改为「XX Zhan」的翻译方法引发争议。
地铁站的英文标识竟弃用英文,改用即使是中国人也未必看懂的拼法,对此,时事评论人维辛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这种以汉语拼音来当作英语表述的做法,时常闹出笑话,他说,很多时候连中国人也对汉语拼音没有太多的认识。
维辛说:这种不同的表述在过去二十年,造成了相当多的笑话。中国式的英文在一些地方凸显官员对英文的理解和翻译不够专业。现在很多汉语拼音的新标识似乎也没有严格的按照符合国标的方式,用汉语拼音书写,它只是装饰性的,对中国人并没有任何帮助。
时事评论人蒋捷周五(31日)接受本台采访时则表示,这种做法符合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中国方案」,就是要各国和中国接轨,学好中文。
蒋捷说:这很显然会给许多国外来的乘客带来不便,北京地铁为何要这么做?这要从当前政府所主张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让世界接受中国标准的大背景来看,比如说在人权领域、对民主一词的定义。
北京地铁透过微博回应事件指,「根据国家《地名管理条例》《汉语拼音方案》等相关规定要求,北京市有关部门统一了地铁站名译法的要求,并先期在北京地铁部分车站进行了更换」。
但有网民立即回应称,「这是汉语拼音,这不叫翻译」。亦有网民建议中央电视台将英文台标「CCTV」改成汉语拼音。另有网民质疑,为何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却在公共交通场所放弃英语?
现时,除了北京,天津地铁站也出现类似的「去英语化」现象,例如「国际机场」亦用了汉语拼音「GUOJIJICHANG」,而非「International Airport」来标注。 网民还发现,即使官方使用汉语拼音标注站名,亦出现错误,例如管庄的「管」(guan)拼错写成「Guaan」,广安门和广渠门的「广」字拼音,亦出现不同字母。
记者:乔龙/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