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揚言上任後爭取釋放黎智英 黎崇恩:這給我們希望
2024.11.14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的《國安法》案件將於下周續審,他的獄中處境再受外界關注。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曾揚言「會尋求釋放黎智英」,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表示歡迎,形容這為他們帶來希望。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就促請英美新政府不要單純表態,而應制訂具體營救方案,首先應為黎智英爭取領事探視權,及令他不要再被單獨囚禁。
黎智英的《國安法》案件定於11月20日續審,屆時黎智英將出庭作供。他的兒子黎崇恩在父親再次上庭前,繼續在各國奔走。黎崇恩周三(13日)在倫敦出席一個有關新聞自由的研討會時,被問到特朗普當選前,曾揚言重返白宮後會和習近平對話,尋求釋放黎智英,黎崇恩表示歡迎:「我當然非常感恩,我認為這給我們很大的希望。坦白說,沒有人知道如何傳達訊息給習近平,但我們知道在國家元首直接接觸的層面,他可以獲得第一手資訊,所以這太好了。」
黎崇恩:我爸爸是英雄
過去幾年,黎崇恩一直為營救父親到各國遊說,雖然辛苦,但他說也不及身在獄中的父親。對於父親所做的一切,他感到自豪:「我覺得現在的情況,說他是甚麼『黑手』,很多這些陰謀論,現在控方已交代案情,看到所有這些(指控)都是假的。他支持民主是對的,他留在香港是因為想保護同事和另一些香港人。他覺得自己知名度高,捉了他就不用捉其他人了。我爸爸做的事是一個英雄所為。」
作為商人,黎崇恩表示,香港現時經濟不景、外資撤離,而黎智英等1900名香港政治犯也影響香港聲譽,促請當局三思,是否要讓這些政治犯繼續坐牢,甚至可能讓他的父親死在獄中。
而黎崇恩上周也和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會面。林德偉強調「黎智英案」是英國政府優先處理事項,承諾會繼續施壓使黎智英立即獲釋,並爭取領事探視權。黎崇恩表示,英國政府初時只承諾爭取領事探視權,而一直沒有公開呼籲港府釋放其父親,不過現在英國政府已經改變,把這兩項訴求同時推進,但他不能確定英方以甚麼方式向中港當局提出。
前美國駐港領事:英美新政府要有具體營救方案
同場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主席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曾在2005年至2008年擔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和黎智英一家是好友。他說當年的香港和現在完全不同,西方當時仍對中國和香港的發展感到樂觀;然而黎智英被捕,以至香港的陷落,顯示習近平的觀念和西方價值有衝突。
郭明瀚批評英國政府在營救黎智英上一直不作為,認為英美及各國新政府上場,正是重塑和中國關係的好時機。他提醒西方要知道中國想要和需要甚麼,同時要讓中國明白,西方的要求是為了中國自身利益,正如維持香港的自由,是為了挽救中國經濟。而在黎智英的問題上,他促請英美政府不能單純表態,而應制訂具體營救方案。
郭明瀚說:「新政府會制訂新政策和新戰略,他們也會制訂新的對華戰略。我們希望確保這個戰略的其中一部分,是釋放黎智英和1900名政治犯,並保留香港的公民空間,讓香港未來可以有新聞自由的討論,及其他港人過去一直享有的權利。」
他表示,西方國家的營救行動暫時或只能私下進行,可能會使外界感到沮喪,但他認為至少可先為黎智英爭取領事探視權,讓英國駐港領事館人員和黎智英會面,直接了解其需要並提供意見,以及爭取讓黎智英不再單獨囚禁。
黎智英國際法律團隊求見首相及財相
帶領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的英國御用大律師加拉格爾(Caoilfhionn Gallagher),引用美國營救美籍牧師林大衛(David Lin)、澳洲營救澳籍記者成蕾,及加拿大營救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等例子,敦促英國政府和中國打交道的同時,要有營救黎智英的實際計劃。
她表示,英國外相林德偉在訪華後才和黎崇恩及其法律團隊會面,認為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不能再犯同樣錯誤,而應在訪問中國前會見她們,為訪華之行做好準備。加拉格爾也爭取和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會面,認為英國政府應展示他們有多重視其公民黎智英。
而英國國會上月成立的「跨黨派任意拘留及人質事務小組」(The All 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 on Arbitrary Detention and Hostage Affairs),在同日舉行首次聽證會,關注下周將出庭的黎智英。黎崇恩、郭明瀚、前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以及加拉格爾,到國會作證。保守黨下議員凱恩斯(Alicia Kearns),工黨上議員肯尼迪(Helena Kennedy )等多位國會議員都有出席聽證會。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