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英軍情六處擔心中共竊取英高端技術 正調查十幾所大學二百多學者

0:00 / 0:00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周一 報道,英國正在調查十幾間英國大學的200名學者,他們被指通過「學術交流」把特定軍事技術轉移給中共,幫助中共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泰晤士報》指,英國司法機關已準備向這200名學者發出傳票,若證實他們違反了限制敏感技術出口的《出口管制法》(Export Control Order 2008),最高刑罰是十年監禁。

英國政府並未公布涉案的大學,不過《每日郵報》(Daily Mail) 報道指出,英國最權威的幾所大學都在調查名單之中。

英國智庫Civitas近日發表報告,稱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等名校,皆與有解放軍背景的中國大學在敏感軍事技術上有「交流」。

涉嫌違反《出口管制法》 軍情六處專家借調外交部調查

《每日郵報》指出,相關調查是由借調至外交部的軍情六處(MI6)反間諜專家負責。

英國大學近年興起「中國熱」,接踵與中國大專院校和企業交流。英國政府擔心,英國先進的軍事研究會泄露給中國,例如超高音速導彈、石墨烯、雷達干擾系統、隱形技術、機械人、太空科技、網路武器等等。英國安全部門憂慮,中共可能把這些技術用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者鎮壓政治異議人士和維吾爾人等少數族群。

英國智囊Civitas最新報告指出,有20間英國大學與29間中國大學、9間中國公司訂立了交流協議,而這些中國大學及企業皆有軍方背景。

在這29間中國大學中,12所因此被澳大利亞智囊「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列為「具有極高風險」、10間則是「具有高風險」。

Civitas報告又提到,劍橋大學無視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被美國列入實體制裁清單一事,跟後者在國防、通訊及航行領域合作。報告又稱,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則和中國西北工業大學在航天、海洋工程學上建立了「伙伴關係」;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和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合作為中國打造世界級海軍船艦。又據指出,倫敦帝國學院,以及航天研究的領頭羊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Strathclyde University)也有接受中國軍火商或解放軍關係企業資助。

當上述學校被問及此事,該校發言人皆肯定跨國交流對社會福祉有裨益,並稱相關做法符合法律規定。但是,Civitas報告則建議,當局應該禁止與中共軍方有關係的中國學術單位及企業資助英國研究,而且必須重新審視大學的贊助政策,並設立一間新機構監管這些合作。

在英國保守黨資深議員、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警告之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上周宣布終止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GC)的合作計劃,該計劃被指用於監控並迫害維吾爾人。曼徹斯特大學表示,這是他們首次得知CETGC可能有不法行為。但這一解釋受到《泰晤士報》質疑,因為早在2019年就有兩間澳大利亞大學出於類似原因終止跟CETGC的合作。

《每日郵報》引述旅美的中國政治學者韓連潮指出,中國將學術計劃視為提升軍力的捷徑,北京邀請西方學者至中國授課、聘請他們擔任顧問或資助聯合研究,而中共藉此獲得的技術往往具有民間及軍事「雙重性質」。報道引述韓連潮表示「遺憾的是,大部分西方大學及研究機構短視和急功近利,看不出中國的戰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