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投放逾2,500億美元強化美國科技產業,應對與中國的科技競爭,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中態度相對一致。學者分析,中國花鉅額在科技研發,追上其他國家只是時間問題,美國選擇在這個時候投資半導體研發,以維持美國領先地位。(文海欣 報道)
美國參議院在當地時間周二(8日)以68票同意、32票反對,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nited State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USICA,前稱《無盡前沿法案》),建議未來幾年向製造及科技業投放逾2,500億美元,全面強化國內科技產業競爭力,應對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挑戰。法案將交眾議院審議,通過後交由總統拜登簽署生效。

方恩格:中國 will catch up 美國盼維持領先地位
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周三(9日)對本台分析,今次難得民主、共和兩黨合作並在短時間內通過相關法案,顯示他們非常關注醫療用品或半導體、晶片缺貨等問題。他認為,中國花鉅額錢在科技研發上,追上其他國家只是時間問題,所以美國選擇在這個時候投資半導體研發,維持美國領先地位。
方恩格說:如果沒有(具體應對行動)的話,再等幾年中國就會catch up(追到)。我們可以理解不管美國、日本、南韓、中國、台灣,每個國家都希望他們的能力是領先。這個時候有民主黨及共和黨在這方面合作,就顯示他們真的很擔心美國能不能回到科技方面領先的地位。
賴怡忠:應付中國的不公平競爭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同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說,法案不但強化美國自身供應能力,還有民主國家之間的供應鏈,目的要應付中國的不公平競爭。
賴怡忠說:半導體特別在未來,不管是5G、IOT或大數據等等,所有的使用都建立在非常強大功能的半導體上,其實半導體相對於未來的關鍵,有點像在廿一世紀全球供應的發展,會支配全世界智能技術的發展。
研發半導體為重點 中國批法案冷戰思維
USICA內容包含撥款1900億美元用於科研、以逾 540 億美元擴大國內半導體、電訊設備、汽車晶片等研發和生產 。
另外法案不少內容針對中國,例如禁止政府電子設備使用TikTok、禁止採購獲中國資助生產和售賣的無人機等,以外交手段應對中國全球影響力,加強與盟友合作,並增加美國參與國際組織,容許台灣人員在美國活動時展示旗幟及穿著軍服。
布林肯:所有元素加起來正是強勢對華之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二在參議院一個聽證會上,讚揚法案提出投資技術、創新、研究等領域的建議。他說:「所有元素加起來,正是我們強勢對華之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亦說,美國基礎科研支出佔GDP不足1%,少於中國一半,需急起直追,「法案是對美國能夠把握21世紀機會的信心宣言。誰在未來技術之競爭勝出,誰就是全球經濟領袖。」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拜登2月曾下令審查關鍵的供應鏈,報告在周二出爐,報告旨在解決對供應鏈彈性以及長遠與中國競爭的擔憂。美國更將成立新的「供應鏈貿易突擊工作組」對抗不公平貿易行為,當中包括針對中國的貿易。
在北京,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周三發表聲明,批評法案充斥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詆毀抹黑中國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打著創新和競爭旗號,干涉中國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