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議員周三(10日)提出一項跨黨派法案,為美國半導體製造商提供228億美元的資金補貼,鼓勵晶片生產商在美國設廠。
這項法案由德州共和黨參議員約翰·康寧 (John Cornyn)、維吉尼亞民主黨參議員馬克·沃納(Mark Warner)在參議院共同提出。德州共和黨籍眾議員麥克·麥克考(Michael McCaul)在其聲明指出,中共十分希望能夠支配半導體供應鏈,所以推動美國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是當前急務。
在美國興建晶片工廠的成本可能高達150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機器成本十分高昂,這項提案將為半導體設備創造四成的可退還所得稅抵免,同時提供100億美元的聯邦基金,用以資助各州的建廠刺激措施,另外,也有120億美元的研發基金。
相關法案將授權美國國防部通過《國防生產法》提供所需資金,以「建立及增強國內半導體生產能力」。
儘管英特爾、美光等一些美國晶片生產公司仍在美國生產晶片,但半導體行業的重心已轉移至亞洲,像台灣的台積電在亞洲就佔據晶片代工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在先進晶片市場佔有率更高,包括蘋果、高通及輝達在內的多間公司都依賴台積電或其他亞洲代工廠生產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