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選前後大打中國牌 新疆香港成焦點 外交政策難動搖

0:00 / 0:00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制裁4個與《港區國安法》有關的官員,又封殺31間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外界認為他會繼續對北京採取強硬的策略。有美國傳媒引述國家安全官員指,香港、新疆問題是特朗普關注的對象,學者分析特朗普的「中國牌」是為了創造難以撼動的政績,如果共和黨未來繼續掌控參議院,特朗普的外交路線可以延續。(陳駿豪 報道)

美國傳媒Axios報道,特朗普未來將對北京施行連串強硬措施,鞏固他任期內的外交政績,其中香港與新疆問題繼續是特朗普的關注重心,即使拜登上場,都不能動搖特朗普的對華陣勢。

報道指,特朗普政府計劃制裁更多中國公司,收緊這些公司的生意往來,中國官員和官方機構亦在美國打擊對象,尤其是侵害新疆維吾爾族和香港人權的官員,以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人士和組織。據報道,美國官員又計劃針對中國捕魚業作出部署,防止中國藉擴張捕魚業,增加地緣政治上的威脅。

Axios引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尤里奧特(John Ullyot)指,「除非北京調整策略,並且在國際舞台上擔當負責任的角色,否則未來多任的美國總統都很難扭轉特朗普總統的歷史舉動,如果勉強走相反路線,可說是自絕政途。」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學士課程講師陳偉信接受本台專訪時指,即使大選後,特朗普仍打中國牌,關注香港和新疆事務,是建立自己的「政治遺產」,特朗普在大選前仍推出對華外交發言文集,可見一斑。

陳偉信說:萬一特朗普再不能連任,他在餘下的任期會繼績書寫自己的「政治遺產」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既然他視對華政策是其重要的「遺產」,如何在未來幾周將對華政策推到極至,令他人不能撼動。譬如蓮佩奧說「台灣從不是中國一部分」,以至與台灣討論自由貿易協定等,似乎想將整個東亞形勢推到不可逆轉的地步。即使拜登上場,他也只可能在短時間內按照特朗普的軌跡,推動對華政策。如果他(特朗普)最終能做到這步,東亞地區以至其他不同國家,都會記得特朗普這個人。

陳偉信又指,要衡量如果拜登上場,可否動搖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國務卿和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等人事任命備受關注。

陳偉信說:估計共和黨明年1月20日可以取得參議院多數議席,意味著共和黨有機會控制主要官員任命。當然國務卿的任命不能太偏離共和黨路線,這點自然影響到民主黨未來是否能影響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尤其是麥康奈爾,即現任共和黨多數黨領袖,大體來說他似乎願意支持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如果共和黨真的取得參議院多數議席,變動會比較小。

報道又引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的高級顧問森斯(Cliff Sims)指,「國家情報總監雷克里夫(John Ratcliffe)會繼續擔當領導角色,與國家安全的主要官員協調,將美國由冷戰和後9.11時代的反恐心態,調整為應對對手中國。」

另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接受訪問時指台灣不曾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回覆傳媒查詢時進一步闡述說,指美國長久以來都是採行「一個中國政策」,這個政策與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明顯不同。在「一中原則」下,中國共產黨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但美國對台灣的主權不採取立場。

發言人又表示,美國的根本利益在於台灣問題要以和平方式解決,正如同北京所承諾,不會使用脅迫手段,也必須讓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美國國務院在回覆《中央社》中,除了一如既往提及《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項聯合公報外,也加入了前總統列根給台灣的六項保證,當中一項就是美國對台灣主權的立場沒有改變。